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钱钟书评科举:像夏娃身下的那片树叶

钱钟书评科举

2013-10-12 17:02:28

  我印象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中国社会一般观念中,极少赞美科举制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由国文到语文教材中,《范进中举》常是入选篇目,这不是偶然的,在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了国人对科举制度的基本态度,这个影响至今也还在人们的普通观念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主要是在学术界,更多提到的则是科举制度的好处,而对它的坏处则很少议论了。

  凡一种制度在稳定周期内长期存在,必是好处多于坏处,因为人类智慧一般是择善而从。1905年,科举为新教育制度取代,也说明这个制度本身的历史终结,表明这种制度的坏处多于好处了,这个大判断,一般不会因为小事实而改变。科举是在端方和张之洞手中废除的,而他们恰是科举中最成功的士人,他们看清了历史的大势。从隋唐创立科举制度到晚清废止,一千多年间,这个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本身也在变革,但变到最后,依然逃不出终结的命运,这是时代使然,没有办法的事。

  科举制度最为人称道的好处有两点,一是相对公正,为所有读书人提供了平等向上流动的制度保障;二是知识训练和道德养成合一的教育方式,让读书人的荣誉感真正成为一种内心需求,齐如山在《中国的科名》一书中曾讲过,明清两朝,进士出身的官员中,贪官污吏较少。唐代名相刘晏的著名判断是“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廉洁,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宋代名相王曾对流内官与流外官的著名观察为:“士人入流,必顾廉耻;若流外,则畏谨者鲜。”

  不管怎么说,科举废除后,一般的历史观察,还是认为这个选择顺应了历史潮流,如今想从科举中发现好处的用心可以理解,但想要挽回这个制度的心理则不免迂腐了。

  钱钟书对科举制度的判断非常鲜明,以为荒唐处甚多,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知道这个制度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里的好处,而是他更多看到了这个制度的坏处,钱钟书从不说科举的好话。他在《谈艺录》中,对学业与举业,多有议论,他的明确评价是:“古代取士有功令,于是士之操术,判为两途。曰举业,进身之道也;曰学业,终身之事也。苟欲合而一之,以举业为终身之学业,陋儒是矣;或以学业为进身之举业,曲儒是矣。”(《谈艺录》第353页,中华书局)

  1935年,钱钟书在苏州和陈石遗聊天,记为《石语》。陈石遗是举人出身,他说:“科举之学,不知销却多少才人精力。今人谓学校起而旧学衰, 直是胡说。老辈须中进士,方能专力经史学问,即令早达,亦已掷十数年光阴于无用。学校中英算格致,既较八股为有益,书本师友均视昔日为易得,故眼中英髦,骎骎突过老辈。当年如学海堂、诂经精舍等文集,今日学校高才所作,有过无不及。以老夫为例,弱冠橐笔漫游,作幕处馆,穷年累月,舍己耘人,惟至欲动笔时,心所疑难,不得不事翻检。然正以无师自通,亦免于今日学生讲义笔记耳学之弊焉。”(《石语》第4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钱钟书此处下一批语:“所见先辈中,为此论者,惟丈一人,通达可佩,惜学校中人未足当此也。”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还引徐震《照世杯》第一种《七松园弄假成真》的话:“原来有意思的人才,再不肯留心举业……那知天公赋他的才分,宁有多少,若将一分才用在诗上,举业内便少了一分精神;若一分才用在画上,举业内便少了一分火候;若将一分才用在宾朋应酬上,举业内便少了一分工夫。所以才人终身博不得一第,都是这个病症。”(第355页)此段意思和陈石遗所见完全相同,足证钱钟书对科举的观念,他把这种观念带到了《围城》及他的一切文字中。

  钱钟书对博士的看法,可以理解为是对科举的另外一种评价。他说方鸿渐到了欧洲:“第四年春天,他看银行里只剩四百多镑,就计划夏天回国。方老先生也写信问他是否已得博士学位,何日东归。他回信大发议论,痛骂博士头衔的毫无实际。方老先生大不谓然,可是儿子大了,不敢再把父亲的尊严去威胁他;便信上说,自己深知道头衔无用决不勉强儿子,但周经理出钱不少,终得对他有个交待。过几天,方鸿惭又收到丈人的信,说什么:‘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庶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与有荣焉。’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围城》第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 相关阅读
  • 大师也是吃货:章太炎爱臭豆腐 钱钟书为饭搬家

      民以食为天,爱吃是人的天性。那些特别爱吃的人,现在被称为“吃货”。想不到的是,近现代的学术大师也会有人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吃货,而且还吃出了名堂,吃出了趣味,留下了很多轶事。  国学...

    时间:07-11
  • 钱钟书杨绛书信被指造假 笔迹内容都破绽百出

      沸沸扬扬的钱钟书信札拍卖事件又有最新进展。昨日(5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前任社长魏同贤发表声明称,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撤拍的钱钟书、杨绛两先生的三封信中,两封所称钱、杨给他的信件,全系伪造。此声明...

    时间:06-06
  • 北京保利昨日撤拍钱钟书书信

      近日,100多封钱钟书信札将被某拍卖公司进行专场拍卖的消息公布后,受到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的强烈反对。6月1日,国内另一家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则直接将钱钟书、杨绛的多封信札,进行拍卖前的预展,并定于今日进行...

    时间:06-03
  • 钱钟书私人信拍卖涉侵隐私权、名誉权多项权利

      中国国家版权局29日就备受关注的“钱钟书私人书信将被拍卖”事件公开表态称,钱钟书私人书信将被拍卖的行为可能涉及物权、著作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多项权利。  中国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

    时间:05-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