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赵大年:作家当官,作品没了

赵大年:作家当官,作品没了

2014-02-20 16:41:22

来源:

  敲门声越来越响,作家赵大年的家门就是死活不开。仔细辨听,门缝里挤出来的竟是激烈的球赛声响。打电话过去,这才有人来开门。83岁的赵大年哈哈大笑着边道歉边解释:“我是个超级球迷。”此时,屋里的鹦鹉也跟着叫起来,就像是故意凑热闹。爱娱乐、爱生活、爱抽烟、爱思考,这位老北京满族作家的幽默、直率和尖锐,就这样扑面而来。

  坚决要跟电影“离婚”

  “我是写电影起家的。”提起自己的写作人生,赵大年老实交待。

  赵大年真正开始写电影剧本时已是45岁,在此之前,热爱文学的他曾发表过小说。说起来,他投身电影剧本创作,其实是个无奈的决定。1957年“反右”,赵大年被“批判”,一度被禁止发表作品,耽误了不少时间。后来终于重新拿起笔来,他决定走一条捷径:“一部电影可以有一千万观众,而一部小说就算印1万册,每本有10个读者,也才有10万读者。”

  上世纪70年代初,赵大年是北京市农机局有名的笔杆子,局里给他下了个任务,让他写一个宣传农业机械化的电影剧本。赵大年当真写了一个剧本,名为《绿地坡》,算是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剧本报送到国务院农机领导小组,没想到被批给了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后来赵大年才弄明白,因为自己在剧本里写了太多农机技术的知识,人家拿这当科教纪录片了。

  赵大年索性重新修改了剧本,人物故事加强了,技术知识作为背景。修改后的剧本以农机局的名义,“一稿多投”给全国7家电影制片厂,结果有三家制片厂拍来电报,决定要拍摄这部电影。“当时我正在技工学校讲课,峨眉电影制片厂来人了,一辆吉普车把我接走了。”1977年底,赵大年写的第一部电影正式投拍。

  由赵大年编剧的《琴童》《车水马龙》《当代人》等电影,都曾在全国引起轰动。可到了1983年,他却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跟电影“离婚”。当时,他为潇湘电影制片厂写了一个剧本《晚霞》,参与审查剧本的竟然有42个人,连掌管财务的副厂长都有一票否决权。赵大年说,这个剧本改了一年,被提了不下百条意见,改来改去,越改越糟。

  在他看来,剧本修改的过程,就是把棱角通通磨平。“本来可能是麻辣烫,可能有酸有甜,现在弄成了一杯温吞水。”赵大年感叹,文艺创作就怕管得太多,“我不是不要婆婆,我要一个婆婆,但我不要四十多个婆婆。”从那时起,他断然决定不再写电影,还是回去干老本行——写小说。

  惊叹《甄嬛传》写得深

  “要说写京味小说,我不行。”19岁时,赵大年就曾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曾写过长篇小说《大撤退》《九重天》《女战俘的遭遇》,以及中篇小说《公主的女儿》等。很多读者把这位北京土生土长的作家称为“京味作家”,可他自己却谦虚地一再把褒奖之辞,统统送给了朋友。

  京味作家当中,赵大年最欣赏的是与他同岁的邓友梅。他认为,邓友梅是老舍之后写得最好的京味作家,他的《那五》《烟壶》等作品,都是难得的京味文学佳作。为了推介这位老友的作品,赵大年可谓不遗余力。前段时间,他还一边头上戴着放大镜,一边在电脑上费力地敲字,专门写出了一篇谈邓友梅创作的散文。

  赵大年认为:“老舍先生的作品主要是老北京,这不能把我们局限住,我们要写今天的北京,否则京味文学就断了。”赵大年向来很推崇王朔的作品,“王朔写的小说,口语运用得非常好,连书名都是口语。”他还仔细琢磨过,王朔和老舍其实有一些暗通的东西,比如两人都不写大人物,王朔笔下连个支部书记都没有,老舍写的也都是城市平民。

  • 相关阅读
  • 如果《基督山伯爵》也是网络小说

      如果《基督山伯爵》也是网络小说,每天更新的话,大概会有类似下面的这些回帖吧。  1楼:都已经那么多章了,怎么主角还在监狱里!!!怎么男女主角还没见面!!!作者不要再故意拖戏啦!!!存心骗大家钱啊!!...

    时间:02-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