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莫言:贾平凹曾骑自行车接我 举着写我名字的皮包

莫言:贾平凹曾骑自行车接我 举着写我名字的皮包

2015-01-08 08:59:56

来源:山西日报

  我跟平凹先生年龄差不多,出身也很相似,都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70年代以及以后的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社会的动乱,人和人之间的互相猜忌、斗争,以及在社会变革这种大浪潮当中,各种道德、价值观的碰撞、混乱、发展、进步、沉渣泛起以及光彩照人等各个方面。所以,我想我们这一批人的作品,实际上是跟我们的时代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时代,也就没有我们这样一批作家,当然也就没有我们写出来的这样的作品了。

  尽管我们有很多的共同点,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各自的特点。比如平凹先生的故乡在南北会合地,这种南方的灵秀、北方的粗犷,对一个作家的创作心理的影响,以及西北地区的文化跟中原、南方的文化之间非常微妙的一种结合,我觉得这形成了贾平凹先生的很多深层创作心得。这跟我们老家山东高密这个地方不太一样,他是听着秦腔、喝着秦岭的水长大的,我是听着猫腔——流传在高密一带的地方戏长大的;他吃着稻米或者吃着小麦长大,我吃着红薯或者玉米长大,所以研究这些很具体很物质化的东西,也许是可以展开创作秘密的一把很有效的钥匙。

  平凹先生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已经很有名气了,改革开放后他是最早冒出来的一批作家,但是,我们现在想一下,跟贾平凹先生同时出道的很多作家已经不写作了,很少看到他们的新作,即便偶尔有新作也很难有新的气象,而能够一直坚持不懈地写下来的作家屈指可数,平凹兄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而平凹先生的这种低调、谦和、厚道,我也是很有发言权的。

  几年前,我曾经在日本读过一篇给日本人做教材的散文,就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他写的是关于名字的问题。1986年的夏天,他突然接到了一个叫莫言的人从新疆拍来的电报,让去迎接他。当时我跟他素不相识,没有任何交往,但是,我们被困在兰州,要在西安落一下,找不到一个熟人。后来我说试一下,给贾平凹拍封电报,写陕西省作家协会贾平凹收。

  火车晚点四个多小时,到广场一看已经没有人了,我们几个同学在广场上转了一圈,喊贾平凹的名字也喊不到人,后来他们说你别在那儿自作多情了,你也不认识人家、也没有任何交往,人家凭什么接了莫名其妙的电报就跑这么远来接你呢?后来我觉得大家说得对。但是过了许多年之后,我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平凹真去接我了,他骑自行车去接我,举了一个皮包,皮包上写了两个字——“莫言”,到处问,却没人回答他。这真是一段佳话。我知道后也在想,换到我身上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干吗要接他?而且在广场转了很长时间。所以,我觉得欠了平凹一顿饭。

  平凹先生在陕西作家、甚至在中国作家里,在他这个级别的、这个年龄段的作家里,是出国最少的一个,他出了寥寥无几的几次国,而我们前几年经常一年出去五六次,最多的时候一年出去八九次。平凹兄在陕西作家里面是出省最少的,他来北京的大学都是屈指可数。而我们这几年,可能全国起码1/3的大学都到过了。平凹先生出国少、出省少、应酬少,但是一直在闷头写作,所以,他的作品最多,作品的质量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而且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近40年的时间里,他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在各个方面、各种文体都有创造性的贡献。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如果把贾平凹漏掉,那是不可想象的。

  • 相关阅读
  • 易中天:世界上路有很多,历史也有很多读法和写法

      易中天(右)当选新京报年度致敬作者,90度深鞠躬与颁奖嘉宾历史学家杨天石握手。  新京报讯 (记者姜妍)已经持续举办11年的新京报年度好书致敬礼,在今年首次加入了对出版行业的致敬,新增年度出版人、年度编辑、...

    时间:01-08
  • 编剧高满堂:《老农民》人物有原型

      电视剧《老农民》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编剧高满堂日前向记者透露说,《老农民》的故事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靠着一双脚,用五年时间“走”出来的。  谈及剧中最重要的人物牛大胆,高满堂透露,“这...

    时间:01-08
  • 毕飞宇自曝选择性记忆:不忘对写作产生强烈刺激的

      1月4日,北京涵芬楼书店,作家毕飞宇面对读者深深地鞠了一躬。他说,写到50岁了,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愿意帮他做个小结——出版九卷本的《毕 飞宇文集》,同时出版新书《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时间:01-08
  • 艾克拜尔·米吉提:营造保护原创的社会舆论环境

     琼瑶起诉于正侵权案一审结果出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说明尊重原创是社会的共识和良知。  但是,不容否认,透过这一诉讼案,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存在着诸多保护原创不力,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

    时间:01-08
  •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佳作——访中国文联副主席、作曲家徐沛东

      作曲家徐沛东刚刚卸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不过,卸任之后的他并没觉得很轻松,因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身为艺术家,他认为讲话对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既深受鼓舞,...

    时间:01-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