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秀华近照 资料照片 |
余秀华火了。在网络上,她的名字成为一个热门词,她的各种版本的“诗歌选”在微信朋友圈持续“刷屏”,她的博客访问量已突破了40万大关,她在博客上更新的最近三首新作,短短几天内点击量就有一两万之多。不了解她的人不禁要问:余秀华是谁?
余秀华,女,1976年生,现为湖北钟祥市石牌镇农民。因为出生时倒产,脑缺氧而造成脑瘫,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由于脑瘫,平常人轻而易举 的事情对于她来说难于登天,一举手一投足,都需要调动全身的力气。她生活在农村,却无法干农活,走路的时候吊着膀子,姿势怪异,表情也不太自然。
事实上,与生俱来的疾病并没有对余秀华的智商造成损害,她甚至还是一名象棋选手,去年曾代表荆门队参加湖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获得女子象棋第三名。尽管被命中的劫数幽禁于残缺的肉身,她的内心却散发出令世人惊呼瞩目的光芒。化而为诗,别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在随笔《摇摇晃晃到人间》中,余秀华这样写道:“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也是非常吃力 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并用最大力气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而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所以这也是水 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余秀华写诗多年,写了2000多首,然而发表的并不多,是众多基层无名作者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诗刊社的编辑刘年从网上发现余秀 华博客,觉得她的诗不错,就从博客上选了几首提交编辑部审看。后来,余秀华的组诗《在打谷场上赶鸡》及随笔《摇摇晃晃的人间》就发表在《诗刊》(2014 年9月号下半月刊)“双子星座”栏目。“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不管不顾的爱,刻骨铭心的爱,让她的文字如饱满的谷粒一样, 充满重量和力量,让人对上天和女人,肃然起敬。”刘年如此评价余秀华。
此后,余秀华的“走红”进入了加速度。
11月10日,余秀华诗歌及随笔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题发布在诗刊社官方微信平台上,短短几天内,阅读量飙升至5万。在平台发布的原创诗歌中力拔头筹,热度堪称前所未有。
- 相关阅读
-
国家大剧院的2014年:为观众备下不散的艺术盛宴
国家大剧院日前公布的年度经营数据,再次刷新了中国剧院的成长纪录。 2014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迎来运营7周年。秉承“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三大宗旨,国家大剧院已跻身世界表演艺术领域的重要一...
-
历史名街 “活着”保护
修缮后的海口骑楼老街。 吴 乐摄 1月初,海口有点阴天。 70多岁的裕大公司管理人颜振武老伯站在自家...
-
笔墨应随时代,当为人民 《中华辞赋》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主席台会场全景图1会场全景图2何建明讲话李东东讲话 诗、词、曲、赋、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几大文体,千百年来诞生了数不清的名篇佳作。新诗诞生之后,这些传统文体依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前...
-
读书管见 择善而读
古今中外,人们的思想、文化、历史通过书籍代代传承,形成的书籍浩如烟海,这其中有很多是开卷有益的,但也有一些书不仅没有多少营养,甚至还有副作用。像《厚黑学》《潜规则》《机关攻略》等,读得越多受害越深...
-
文艺创作要解决好“本、源、质、效”
创作是作家、艺术家的中心任务,作品是作家、艺术家的立身之本。如何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能够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是当前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
-
《老舍青岛文集》出版 舒乙绘制五卷本封面
中新社青岛1月19日电 (赵玥博)19日,中国首部现代著名作家地域全集——《老舍青岛文集》在青岛老舍故居首发。老舍之子、文化学者舒乙表示:“《老舍青岛文集》打破了名人故居静态化、单一化的保护...
-
言以兴邦——读《语言与国家》有感
《语言与国家》 赵世举 主编 商务印书馆 党建读物出版社 语言在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语言的重要性早已为中外圣人先哲所认识。《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