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邓丽君:辍学演出只因父母爱慕虚荣?

邓丽君:辍学演出只因父母爱慕虚荣?

2015-01-28 17:35:28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 1月29日,是一代巨星邓丽君诞辰62周年的日子. 台上的辉煌、台下的生命足迹、鲜少曝光的私生活、不为人知的童年回忆……

  1953年出生的邓丽君给家庭带来了欢乐,茅檐低小,醉里吴音,她为贫困寂寞的家庭生活带来缤纷的色彩,就像一个鲜亮的音符一样,在父母、兄弟身边游动,身为全家唯一的女孩子,她备受宠爱。这是一个虽贫穷但自足的家庭,他们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01 “娃娃歌后”玉女形象走红 严肃母亲吓跑追求者

  邓丽君在家中排行第四,由于在她之前是三个哥哥,邓丽君的出世使其双亲分外欣喜,她更是受母亲的宠爱,无论走到哪里,身边总带着邓丽君。由于母亲爱看电影,也爱听黄梅戏、评戏等地方戏曲,因此邓丽君自幼随着母亲耳濡目染于这些中国传统音乐,奠定了对音乐的爱好与根基,而邓丽君当初一鸣惊人的也是其演唱的黄梅戏。

  一切都是缘分,邓丽君因为不经意的一次哼唱,被恩师常荫椿听见后,如伯乐遇见千里马,他被邓丽君的歌声感染陶醉,竟像任何一个心怀激情和真诚的人一样,巴巴地跑到邓丽君父母那里,登门请求她的父母允许自己教授这个孩子。

  邓丽君是家中的“清贫乐”,而她从九岁开始随父亲的一位袍泽,也是她的启蒙老师李成清四处义演,也以微薄的酬劳补贴了家用。虽然要到处奔波,但她性格坚韧,并未因此而悲观忧郁。

  延续着小时候起就随李成清老师四处演出的机缘,邓丽君在金陵女中就读的时候,也常参加晚会的演出。似乎苍天注定了这条路让她走,天赋的好嗓子是越磨越圆润、越清亮,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她有个人独特品位的台风。在一次晚会演出里,她的歌艺被某歌厅老板看中,和邓妈妈沟通之后,问过她的意愿,就正式展开在歌厅驻唱的生涯,没有多久就一路青云直上,成为几个歌厅争相邀请的歌手,慢慢变成最受欢迎的“娃娃歌后”。

  不满十六岁的她当时就有自己的想法,要以轻松活泼、有礼貌和甜美的姿态出现,亲切自然的可爱少女形象成为她的注册商标。上了台,她会和观众先说说话、开开玩笑,要求一些掌声,带动起听歌的气氛,观众喜欢她就是从这样的互动开始的。

  她的脸上常带着甜笑,碰到熟人会问早道好,就算不太熟的也总会点一下头、笑一笑。邓妈妈认为这样子的招呼并不做作,也不肉麻,因为邓丽君总是微笑得亲切、自然,反而是成天紧紧跟着她的邓妈妈显得比较严肃。

  大家都知道邓丽君有个看得很紧的妈妈当“经纪人”,“吓”退了不少追求者,但也结交了许多圈内的好朋友,特别是《群星会》里的班底。《群星会》这个节目里的歌星大多有自己的歌可唱,属于邓丽君的招牌歌就是别人怎么学也学不来的《一见你就笑》。这首歌很适合她的型,不多久就奠定了她的玉女地位,尤其是她特殊的转滑式尾音,就有属于她的腔调与味道,辨识度非常强;另外,当时并不流行动感唱法,有一点儿舞蹈基础的她载歌载舞的演出,更为现场演唱加分。

  02 被迫辍学只因父母爱慕虚荣?邓妈妈:尊重女儿的意愿

  晚上的演唱活动接得多,相对的,做功课的时间就很少。读书的时间太少导致邓丽君的课业并不理想。在一个以学业成绩品评学生好坏的六○年代,邓丽君不是问题学生,却是个让师长很有意见的学生。即使她的导师很看好她、心疼她,却无法兼顾演唱和求学,为她的前途颇为忧心。

  学校的师长对她的“走唱”并不谅解,甚至对家长也颇多微词。他们认为小小年纪放弃学业而去唱歌,让小孩子来为家里赚钱,是一种崇尚虚荣的想法。家长不以孩子成长期间的纯真、上进、用功读书为要务,反而鼓励她抛头露面,走入声色场所,更是莫名其妙!他们认为该让她做出一个决定,不能再两头奔忙,这不是学生该有的生活。

  • 相关阅读
  • 历史可以“细讲”, 但不能“戏说”

      郭志坤编者谈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近日,历史学家李学勤、出版家郭志坤主编的通俗版中国历史《细讲中国历史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郭志坤表示,之所以为这套丛书命名为“细讲中国”,...

    时间:01-28
  • “作家不能当坐家”启示文艺创作之道

     ■每日一评  真正有生命力、影响力的好故事,在泥泞的田间地头,在闹哄哄的工厂车间,在与现代文明存有距离的村舍农家。如果不能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沾一身泥土,注定讲不好中国故事  易艳刚  在上海两会期...

    时间:01-28
  • 刘庆邦谈文学创作:描写人物好比“酿酒”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中篇小说《神木》《哑炮》先后获得第二届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

    时间:01-28
  • 浙江“打工诗人”的坚守和乡愁:要遵循内心而活

      “庄稼伏地后的心绪,是农人一茬茬的希冀。麦秸的茎杆上,蹿长的梦,却一寸寸爬起。在城市的丛林里,万千个人怀揣万千个梦,万千个梦在钢筋水泥里彷徨不定,还有万千个身影正在揖别乡村的风……...

    时间:01-28
  • 在历史与美学的语境中重构战争叙事——2014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审思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其中许多经典作品已屹立于世 界影视之林。作为战争题材的一种,抗战题材电视剧在我国荧屏上一直久...

    时间:01-28
  • 文艺工作者不能被市场裹挟

      在两年多的文艺志愿者实践中,我发现,用现代科学加文学手法推介传统文化,是一个好方法。既然能量是守恒的,那我们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永恒的。那么生命的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既然能量藏在意识里,...

    时间:01-28
  • 河北:文艺到农村进校园 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新华社石家庄1月27日电(记者 白林) 从推出“百场儿童剧进校园”到“河北梆子小分队下基层”,再到构建“10分钟文化圈”,河北省近年来坚持文化惠民,努力变“送文化”...

    时间:01-28
  • 第十一届十月文学奖颁奖

      1月23日,第十一届十月文学奖在京颁奖。马原的《纠缠》、刘庆邦的《黄泥地》、范稳的《吾血吾土》获长篇小说奖,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陈鹏的《绝杀》、尤凤伟的《中山装》、弋舟的《所有路的尽头》、石一...

    时间:01-28
  • 贾大山:文淡而有味 人淡泊名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谈到,文艺家要热爱人民,特别提到了河北作家贾大山。这不只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早 年与他有交往、有交情,还因为贾大山确实在为文与为人两个方面,有自己的...

    时间:01-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