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信息以及媚俗化倾向。新媒体独特的“网状——链式”传播方式契合了现代观众的接受习惯,媒体与受众的距离越来越近,也越来越考虑甚至迁就大众的“猎奇”欲望。在互联网和手机网的发展中,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获取点击率,在信息传播中出现虚假信息和媚俗化倾向,例如从2007年的“芙蓉姐姐”开始,到2008年的“艳照门”,再到“凤姐”,而在一些网站的娱乐版中,跳楼、卖淫、强奸、杀人的消息层出不穷,已经触及社会的道德底线。
作为新兴的媒体,应该时时提醒自己遵守职业道德。进行舆论监督,实施正面引导,充满人文情怀,维护法律尊严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媒体也不例外。2008年,上海发生了杨佳持刀杀死6名警察的恶性杀人事件。然而在许多的网络媒体甚至传统媒体中,却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叙述杨佳杀人的背后故事,过分强调杨佳的委屈和不公。在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更多的民众却为杨佳杀人叫好,对被杀警察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这样的事件在新媒体传播中绝非少数。主流言论视角的缺失成了新媒体发展的一个考验,因此在新媒体的建设中一定要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原则问题不能因点击率而轻易改变。
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事物,必然是从幼稚到成熟,新媒体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的考验,只要我们每一个传媒人把这种考验牢牢记在心里,新媒体的前途必然光明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