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的推广需要充分考虑‘互联网+’浪潮的影响,数字阅读将大大加快全民阅读的普及,也将用科技手段缩小阅读的‘贫富鸿沟’。”当当网宣传总监徐淳讲道,当当的2014年图书消费报告显示,全国图书消费严重不均衡,一、二线城市图书消费占到70%以上,广大农村地区人均年均购书不到1本。“我们认为,单纯依靠纸质书的补充,无法彻底改变农村和偏远地区阅读资源缺乏的现状。而与纸质书相比,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24小时为用户提供阅读内容。去年当当网电子书下载量突破6000万册,其中将近50%的用户来自二、三线城市。数字阅读的另一个优势是有效地降低了阅读成本。比如,当当目前有1/3的电子书是免费的,收费的电子书平均价格不到4元,只是纸书的1/10左右。因此,数字阅读的发展将为提升全民阅读数量和质量创造强有力的技术条件。”
徐淳介绍,“当当将在产品和内容等方面协力推进。产品层面,核心打造当当读书这个数字产品,进军教育等数字阅读的真空地带;内容层面,将形成以版权为核心的生态链闭环,以内容创作和版权包装为源头,创新运营实现用户的消费与互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社交互动来指引内容创作。”
全民阅读仍须全民参与
“毋庸置疑,新媒体阅读已经走过‘试验’阶段,成为一种既定‘事实’,可以说,除了那些新媒体的原住民以外,越来越多的纸书拥护者开始适应并习惯新的阅读形式;而在另一维度,2014年全国实体书店零售额由前两年的负增长扭转为3.26%的正增长,证明了纸质书销售量也在扩大,大大小小的绘本馆如星星之火、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扩张也受追捧”,蔡剑峰表示,这样蓬勃的现状为全民阅读照亮了未来。
然而,实体书店和数字阅读的发展道路并非无可挑剔、一马平川。
樊希安指出,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核心是改变了传统书店单纯的“卖书功能”,而是锁定了卖书、读书和服务阅读的总体定位,以舒适的条件和服务营造读书氛围、着力阅读功能的构建和深化。然而,仅仅满足于现状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要让24小时书店拥有更加持续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展服务功能和层次。
张作珍谈到,三联将把24小时书店作为一个品牌战略来经营。制定规范统一的服务规则,统一规划、精心布局全国的24小时书店建设,探索品牌参股、资本运作的模式,成为三联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另外,张作珍还透露,三联书店也正积极寻求开发数字阅读,从而在全媒体时代实现积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