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以旧换新”开展已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所有参与其中的销售企业店内,红色的条幅、黄色的宣传彩页均悬挂在醒目的位置。然而奇怪的是,参与“以旧换新”的销售企业却像约定好一样,全都没有大张旗鼓地对这次活动展开宣传攻势,甚至对此三缄其口,这些企业究竟有何难言之隐?
心存顾虑
卖得多“赔”得多?
在家居行业,摊位租金仍然是卖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成立于2000年的家和家美,算得上家居圈里的“老字号”。一直沿用着摊位租赁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
“今年市商委的招标公告一出来,公司领导就委派我,尽快准备好相关资料开展投标工作。”家和家美业务总监王洪凯说,一开始,很多商户表示不理解,认为“以旧换新”条条框框太多,很多销售行为将受到限制,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商户们不得不放弃一直沿用的议价销售模式,但事实上,到家和家美购物的顾客已经习惯了“砍价”,甚至非常享受这一过程。商户们十分不解,为什么卖场要给自己找“麻烦”。
但家和家美领导层的态度却十分坚持,他们认为,家具“以旧换新”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次机遇。“我们能做的,就是劝导商户积极参与。”王洪凯说,他们多次给商户开动员会,向商户宣传家具“以旧换新”对于销售额的拉动。“买新家具的同时按要求交付旧家具便能领取补贴,这对消费者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家具“以旧换新”政策规定,消费者可以获得新家具实际销售价格10%的补贴,而这一补贴是由政府和家具销售企业各负担5%。
当记者问到补贴款是由卖场承担,还是卖场与商户共通负担时,家和家美业务总监王洪凯非常坚决地表示,这个钱,他们出。“不把这部分补贴的钱转嫁到商户身上,商户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以旧换新活动中。”目前家和家美中半数以上的商户均参与“以旧换新”。据王洪凯介绍,如果“以旧换新”对销量的拉动作用明显,日后还会有更多商户被吸纳进来。
5%补贴款由卖场出,而对于家和家美这种仅靠摊位租赁收入的家居卖场来说,长此以往,是不是会面临“卖得多,赔得多”的窘境?
咬紧牙关
这个钱,我出!
对于是否会出现“卖得多,赔得多”的现象,一位家居业内人士坦言,企业需要支付的“以旧换新”补贴金额是与销售额成正比的。商户的销售情况越好,卖场所需支付的补贴金额便越高。“但具体企业需要为此支付出多少,企业能否承受,我目前也没法预估。”因为他们是首次参加“以旧换新”,究竟这次活动对企业销售额的拉动作用有多大,他目前心里没数。
事实上,这种担心普遍存在于仅靠租金收入的家居卖场。
在家居行业,有不少像家和家美这样的卖场,延用传统的摊位租赁模式,每年向商户收取一定金额的店面租金。此后无论商户的销量如何,都与卖场没有直接关系。但同时,还有一些家居卖场采用“销售提成”模式,消费者将货款统一交付至卖场收银台,卖场再定期将货款返还给商户。在这个过程中,卖场会向商户收取1%至3%的管理费。商户的销量越好,卖场所收取的管理费金额也就越多。
由此不难看出,对于不收取商户“销售提成”的卖场而言,支付“以旧换新”补贴所需承担的资金压力更大。
“短时间我们还能承受,但如果以后销售流水大了,难免会遇到一些新难题。”城外诚家居广场总经理刘程宽表示,去年“以旧换新”试点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参照当时的销售流水,延展至半年时间来计算,卖场需拿出大量资金去补贴消费者。而且时间跨度延长,今年“以旧换新”期间的实际销售额将不止是去年试点月销售额的6倍,应该会远超这一数值。“届时如何解决,企业还需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