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14天后再见!”送考结束,他们就地隔离

2021-12-27 08:58:0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孙竞)“14天后再见!”26日下午,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结束,完成“送考”任务的西北工业大学教师鲁卫平、乔彩燕向大家挥手暂别。作为考务人员,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结束监考后,他们需要在监考酒店就地隔离14天。

西北工业大学送考老师鲁卫平、乔彩燕挥手暂别。校方供图

研考前夕,疫情突袭西安,为了保证每一位考生都能顺利参加考试,监考老师们逆行而上,奔赴特殊考场。

25日清晨,西安风雪交加。考场之外,除了有序进场的考生,一批监考老师也踏上了紧张的送考之路。

早上6点整,西北工业大学送考组的40位老师便已集结完毕,在相互检查试卷情况及做好防护措施后,搭乘学校统一安排的保障车辆,前往分散在全市各个隔离考点开始送考上门。

在此前的摸排中,西北工业大学有6名学生在5个隔离地点需要送考服务,其中2人还在距离学校较远的临潼区。为了能够准时、有序保障考试正常进行,所有送考老师都在前一天做好了路线勘查工作,实地了解了相关防疫政策和要求。

根据要求,送考老师两人一组,全程录像。经过20分钟车程,高新绿地假日酒店的送考老师鲁卫平和乔彩燕带着试卷和隔离用品按原计划抵达,这里有一位集中隔离的B类密接考生正等着他们。

西北工业大学送考老师鲁卫平、乔彩燕进入酒店。校方供图

两位老师在酒店外熟练地穿好防护服,做好防护措施,提前进入隔离考场。这套流程,他们已在事前培训中演练了不下10遍。

为了让考生安心考试,两位老师在考前一天已与考生小杨取得联系,告知流程并了解了她的健康情况。“虽然前一天已经跟小杨视频通话,但是当我们穿上白色的防护服走进房间时,她还是难免紧张。”乔彩燕说,“我们鼓励她放轻松,好好发挥,我们会陪伴她完成考试。”

调整好摄像头、检查完考场后,8时30分,考试正式开始。两位监考老师站在小杨身边,开始了一场特殊的监考。

考生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校方供图

上午11点30分,考试结束。鲁卫平和乔彩燕在完成考务手续后,快速离开房间。他们希望,能把更多时间留给小杨休息调整。然而此时,考试流程还未完全结束,他们要马上前往所在楼层的专门区域对考卷密封袋进行消杀并装入专门袋子,并对自己携带的物品进行消杀清洁。

忙碌近1个多小时后,两位监考终于回到各自房间,简单地吃了午饭。20分钟后,他们又换上防护服,再次赶往隔离考场。

下午5点,当日考试结束。鲁卫平贴心地提醒考生再次核对考号和个人信息,并认真检查相关信息。

小杨经过一整日考试,略显疲惫,但对于能够顺利考试,她非常感动,向两位监考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谢学校为我一个人的考试做出这么多工作,谢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由于考生是B类密接人员,按疫情防控要求,在结束监考后,鲁卫平、乔彩燕两位老师已留在监考酒店,就地隔离14天。

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乔彩燕说,当拉着行李箱走进酒店,他们就已做好就地隔离的准备。

“这个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也感到了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我们既是监考,也是陪考,陪伴这批特殊的考生共克时艰是我们的使命。在我的身边,还有一大批同事们为这次特殊的考研默默付出、在一线奋战。这两天,西安下雪降温了,但这个飞雪的冬日,因为大家共同的努力,很温暖。”乔彩燕说。

  • 相关阅读
  • 广西师范大学探索人文素质提升“新机制”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广西师范大学探索联通本硕一体化人文素质教育体系,逐步构建起全方位的高校人文素...

    时间:12-27
  • 吉林师大回应考研中途换卷:发现押题资料在网上传播

    原标题:吉林师大回应考研中途换卷:发现押题资料在网上传播  据吉林师范大学官方微信消息,2021年12月26日,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自命题教育综合科目(科目代码333)考试前,学校发现相关人员在网...

    时间:12-27
  • 西安科技大学为校外研考生备“免费午餐”

    原标题:西安科技大学为校外研考生备“免费午餐”  校外研考生领取免费午餐后回教室就餐。 西安科技大学供图  校方准备好的午餐券。 西安科技大学供图  校外研考生领取免费午餐后回教室就餐。 ...

    时间:12-27
  • 西安战疫下的雪中考研

    原标题:西安战疫下的雪中考研  12月25日,考生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考点。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12月25日,考生在西安石油大学考点测温。赵喜军摄/光明图片  12月25日,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点隔...

    时间:12-27
  • 西部地区如何破解人才“马太效应”

    原标题:西部地区如何破解人才“马太效应”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在海试回收现场。资料图片  兰州大学科考队员在进行草地样方采集。资料图片   【人才强国进行时】   近日,...

    时间:12-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