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加强医工学科融通 激励医疗器械创新

2023-12-06 08:16: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加强医工学科融通 激励医疗器械创新

“做传感器的、做机械的、做能源的、做材料的、做临床的……大家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最后得汇聚在一起,才能体现在医学工程中,进而落地转化为服务健康的设备或器械。”第二届中国医学工程学学科发展大会日前召开,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在会上表示,当前多学科交叉不断推进,但在整合和组织方面仍有待加强。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2023年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显示,目前我国80%—90%高端医疗器械依赖于进口,如高端放疗设备、核磁共振设备等。如何改变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医疗设备?与会专家就这些问题在会上展开了讨论。

临床医生是医疗器械创新中的重要角色

“医学工程是与人相关的工程,通过医学和工程学的结合,满足生命健康照护过程中的需求。”王辰表示,当前医学体系很大程度建立在先进医疗设备及其承载的先进技术之上。从这个角度说,医生自然要跟医疗器械行业打交道。

医生不仅从先进设备中获得新的诊疗信息,更会将临床实践中的需求、难题反馈到医疗器械研发中。

“和临床医生沟通,医疗器械研发团队能了解到对研发来说非常重要的临床知识。”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执行所长戴建武用自己的研发经历举例说明:“比如脊髓浸泡在流动的脑脊液中,这在动物模型中无法完全模拟,而临床专家在业务沟通中告诉我这个信息,我们就需要解决液体围绕状态下的药物或细胞缓释技术。”

“医疗设备研发的很多环节都离不开临床医生与医学工程专家的紧密合作。”戴建武表示,临床医生可针对医疗器械产品的可能使用场景提出参数要求,还可以在临床试验时基于实践经验提出改进方向。

为最大限度发挥临床专家在原创医疗器械研发方面的价值,国际企业大多设有专门团队衔接临床专家和医学工程研发团队,根据临床需求设计原创医疗器械产品。

“因此,要通过平台或组织的力量打破融通‘坚冰’,将医学专业、工程领域的创新者集中起来,创造新的思想、理论、技术方法、产品。”王辰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通过“4+4”培养方式,在研究生阶段录取工程学、材料学、能源领域等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对其进行医学培养。这些学生将成为连通工学和医学的桥梁。

创新机制体制,促进成果顺利转化

“医工结合产品不是工程师坐在实验室就能设计出来的。”戴建武说,医疗器械源于临床需求,更要通过临床验证,甚至上市后还要依靠临床反馈进行改进和提升。整个过程是在各方合作基础上往复上升的。

如何激发源头创新,让各方创新力量“有意愿”融通合作,为往复上升的医工结合之路提供“助推力”?

“与国际医疗大企业相比,我国多数企业研发基础比较弱、产出效率比较低,来自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移转化是重要的创新源头。”戴建武表示,应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激励科研人员开展实用性强、转化潜力大的专利研究,改变研究与临床脱节的状况。例如,调整考核方式鼓励科研人员投入其中。

据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正在探索转化型PI的考核,以医疗器械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成果转化作为绩效激励医疗器械技术创新。此外,基于国家出台的促进成果转化办法系列政策,该所制定了将转化金额的85%用于奖励科研团队的政策,释放创新潜力。

“成果走出实验室还需经历产品概念验证、产品标准及质量体系建立、大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及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等复杂的环节。”戴建武提醒,除了企业投入,测试平台、第三方服务、科学高效的审评审批制度等都是成果顺利转化的关键。

与会专家呼吁,促进医疗器械的创新与产业发展,应促进医学、工学、新兴科学等不同学科深度融通,整合技术、人才、平台等多方资源,培养有益于“往复上升”的生态,让真正的源头创新、颠覆性创新得到培育和壮大,实现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 张佳星)

  • 相关阅读
  •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重新开放

    原标题: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重新开放  12月6日,市民进入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近日,位于浙江杭州的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历经四年的馆舍修缮后面向公众重新开放。该馆于1932年作为浙...

    时间:12-07
  • 开放科学体系转型需要重视什么?

    原标题:开放科学体系转型需要重视什么?   开放科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研究模式,旨在促进科学知识共享、交流与合作,提高科学研究透明度、可重复性与效率。从开放获取到开放数据、开放方法和开放评审,...

    时间:12-07
  • 苏州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助力成长成才

    原标题:苏州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助力成长成才   新学期,苏州大学紫卿书院毕业生鲜孟森走进了梦想中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活。作为2023年考研标兵,日前,他回到苏州大学,和学弟...

    时间:12-07
  • 为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原标题:为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卢建军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党的二十大报告...

    时间:12-07
  • 促人才队伍量质双升

    原标题:促人才队伍量质双升  谈哲敏 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专章部署、统筹谋划,从“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有机互动的高度进一步凸显了高...

    时间:12-07
  • 用“养人”生态激活创新热情

    原标题:用“养人”生态激活创新热情  舒歌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是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一所...

    时间:12-07
  • 大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原标题:大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尤 政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重要论断,赋予了教育在全...

    时间:12-07
  • 校企合作推动创新果实“瓜熟蒂落”

    原标题:校企合作推动创新果实“瓜熟蒂落”12月6日,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在稳定电功率水平上正式投产,转入商业运行...

    时间:12-07
  • 让钢琴艺术真正发挥美育价值

    原标题:让钢琴艺术真正发挥美育价值   不久前,第十一届深圳钢琴音乐季正式落下帷幕。历时33天的音乐季,带来了钢琴大师专场音乐会,中国作品音乐会,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公益音乐会,本土优秀师生...

    时间:12-06
  • 院士会聚边城 弘扬科学精神

    原标题:院士会聚边城 弘扬科学精神   日前,由云南省政府和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在云南省腾冲市开幕。在为期3天的论坛中,100多位院士、20多位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500多位专家学者、...

    时间:12-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