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浙江大学专家谈学科交叉:从顶层设计出发 完善评价体系

2024-03-05 09:4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浙江大学专家谈学科交叉:从顶层设计出发 完善评价体系

  环境与资源学院、管理学院的两个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上发布了一项学科交叉研究成果。这是在浙江大学被广泛传颂的佳话,它被认为是一种新尝试——用管理学科视角分析重大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就是学科交叉融合的一个重要探索。”3月3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谢小云表示,学科交叉是推动科技、产业创新的必由之路,管理学院致力于从顶层设计出发,自上而下推动,完善评价体系,为学科交叉创造条件。

  当天,“无尽的前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24新年论坛暨学科交叉BEST战略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各学院的专家教授围绕“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这一主题,就如何推进学科交叉进行探讨。

  专家教授围绕“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这一主题开展探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学科交叉,并不是一个新词汇。近年来,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概念的提出,学科交叉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自2017年开始探索“商学+”育人模式。致力于学科交叉探索多年,谢小云认为,如今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几乎都需要多学科协同解决,到今天,这已经是高校知识创新、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居冰峰深有体会。该院杨华勇院士带领的团队经过10多年关键技术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打破了“洋盾构”从技术到产品在中国“一统天下”的局面,相关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居冰峰说,这一研究成果,堪称是商业、工程、科学和技术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他解释说,科研人员从动物的咀嚼中获得灵感,设计了耐磨的盾构刀盘;又基于商业推广的视角,让盾构装备兼顾低价、高效两个特性。“这就是工程领域非常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案例。”他说。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对于学科交叉也早已付诸实践。尤其是今年1月,该学院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签署战略合作,聚焦“双碳”,共谋绿色发展。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罗坤说,建立新型能源体系,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技术与管理的双轮驱动。“当今学科的发展有许多细分领域,需要相互赋能、共生共赢才能解决更多问题。”

  虽然学科交叉优势明显,但谢小云表示,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突破旧思维、接受新概念,且学科交叉的评价体系仍待进一步完善。“从事学科交叉后,能不能得到所在学术共同体的认可是关键。”

  活动现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他认为,推进学科交叉不仅需要完善评价体系,也要鼓励从顶层设计出发,自上而下推动。此外,在有组织科研之外,培育自由探索文化氛围,也有助于学科交叉。

  近年来,浙江大学启动实施了“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并先后推出多项专项计划,利用学科综合优势打造交叉研究创新高地,促进学科会聚造峰和跨领域融合创新,面向未来培育一批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优势学科。

  “有交叉才有新成果。”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陈宝梁认为,学科交叉的力度要加强。他说,学科交叉能突破科学研究思维的屏障,从而提供新路径。环境资源是一门应用学科,未来它需要与工科、材料装备、大数据等学科结合,而非“单打独斗”。

  不可否认的是,创新也意味着冒险。由此也引出另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学科交叉?

  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柳景青认为,回答这一问题,可以从产业应用这一角度切入。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要帮助教师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和有组织的转化。

  居冰峰从技术变革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科交叉的目的,是共赢。”他认为,用管理学科赋能智能制造相关产业的研发,或是学科交叉的一次有益尝试。

  据悉,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教育中心协办,并得到了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理论浙江研究基地的支持。 (张斌 童笑雨)

  • 相关阅读
  • 北航举行女教授与杭州中法航空学院学生面对面交流活动

    活动现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在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织开展女教授与杭州中法航空学院本科生面对面交流活动。据介绍,本次活动以“凝聚‘她’力...

    时间:03-08
  • 专访郑庆华:人工智能赋能创建未来教育新格局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在接...

    时间:03-08
  • 我科学家揭开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发育的关键机制

    原标题:我科学家揭开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发育的关键机制 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付新华教授团队揭开了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发育的关键机制,为发光昆虫的发光及闪光控制研究提...

    时间:03-07
  • 锻造“特色融合”办学核心优势

    原标题:锻造“特色融合”办学核心优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李蓬代表认为,办好世界一流大学,需要锚定高水平综合性...

    时间:03-07
  • 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原标题: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

    时间:03-07
  • 科技成果助生产

    原标题:科技成果助生产 “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平台优势,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系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最初一公里’问题。”3月6日的福...

    时间:03-07
  • 培育创新型人才

    原标题:培育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关键交汇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着力...

    时间:03-07
  • 邹联克代表: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原标题: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

    时间:03-07
  • 王成斌委员: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

    原标题: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当前,基础研究对于抢占未来新兴产业制高...

    时间:03-07
  • 歌唱家廖昌永:人工智能无法取代艺术家

    原标题:(两会访谈)歌唱家廖昌永:人工智能无法取代艺术家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歌唱家廖昌永:人工智能无法取代艺术家  作者 张杨彬  面对“AI(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音乐家”的问题,全国政...

    时间:03-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