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瞄准社会需求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

2024-03-13 08:36:00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以下简称《专业指南》),提出新增5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分别为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健康与医疗保障、药物经济与管理、生物医药数据科学。

为什么要引导开设这些专业?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医学人才缺口问题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医药健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更多的医学人才,使相关人才缺乏问题日益突显。这是国家设置5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最直接的动因。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王冬表示,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医药产业的持续升级,使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上升。仅依靠高校毕业生,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目前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除了对口专业的本科高校毕业生外,主要为来自于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或由企业自行培养的人才。”王冬表示,尽管培养渠道多元,行业企业“各显神通”,但相关领域仍然缺乏高端人才。

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孙敏捷持有相同观点。他表示,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快、大健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物医药产业加快转型等因素催生了新的、细化的职业需求。

“尤其是在跨学科交叉融合领域,比如人工智能药学、药物经济学、医疗保障、老年健康服务等领域,高层次医学人才的缺口巨大。这直接推动了新专业的产生。”孙敏捷说。

交叉融合是共同特征

王冬表示,虽然新专业是面向医学人才数量缺口现状开设的,但培养目标并不仅是增加人才数量,而是使人才结构与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需求相匹配。

5个新专业可满足诸多领域的人才需求。仅以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为例,该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可从事生物信息学家、数据分析师和生物统计学人员等多种职业。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新专业也应更重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内在联系,而不是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方式培养医师或者药师。

“新专业将助力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共同发展,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提供多层次支持,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与进步。未来,大家将看到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在医疗器械技术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优化、健康管理与预防水平提升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王冬说。

“过去的思路是‘以治病为中心’,现在的思路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让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更有保障,是医药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孙敏捷表示。

“此次增设的5个新专业,它们的共同特征在于,都强调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除了强调学科交叉外,这些新专业还具有聚焦技术创新、顺应社会需求的特点。”孙敏捷说。从学科门类上看,此次新增的新医科(含药学)专业是将“医学”“工学”“理学”“文学”等多个传统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相比传统医学更加强调专业的交叉融合特性。

“新专业拓宽了传统医学专业的边界,也将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催生出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类健康。”孙敏捷说。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此次增设的5个新专业并非新鲜事物。

事实上,在此之前,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其中的部分专业,或是与这5个专业相近的其他专业。例如,2023年,中国药科大学开设了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

孙敏捷介绍,该校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于2022年获批,2023年已招生64人,毕业生可在生物、制药、医疗与公共卫生管理等领域从事人工智能建模、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在智能医学、药学、生物信息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进一步深造。

“中国药科大学正在稳步推进新医科专业的申报筹备工作,预计2024年新增药物经济与管理、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等专业,2025年新增老年医学与健康、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实现新医科专业全覆盖。”孙敏捷表示。

谈及如何做好新专业的建设,孙敏捷说,高校应瞄准健康中国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建立一套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响应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适时调整专业。

《专业指南》也提及,新专业的设置原则包括建立引导性专业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开设新专业,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步到位”,而是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除了建设面向交叉学科和前沿技术的新专业,中国药科大学也在推进化学药、中药、生物药等传统医药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升级、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专业设置与人才、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孙敏捷说。(孙明源 姜晨)

  • 相关阅读
  • “仪”路追光凌云志,科研逐梦正当时

    前往乡村调研,增长本领才干;坚守科研实验,勇攀技术高峰……刚刚过去的寒假,许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基层社会实践,在广袤大地上拓宽视野,且行且思,为社会发展淬炼青春“三色”。 人民网特别推出“青春在火热实践中闪...

    时间:03-14
  • 虚拟策展拓展美育空间

      第二届全球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云端颁奖典礼   “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人才培训”项目授课现场  知名科技杂志《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Kelly),在其新书《5000天后的世界》中预测,5000...

    时间:03-14
  • 中法青年交流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郝孟佳)12日,中法青年交流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当日恰逢中国植树节,中法青年学生共同在二外校园里种下海棠树。同时,法国普罗维登斯高中向二外赠送具有亚眠特色的...

    时间:03-13
  • 音乐剧《莲花之上》研讨会在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郝孟佳)11日,音乐剧《莲花之上》作品启动仪式及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召开。音乐剧《莲花之上》作品启动仪式及创作研讨会现场。北京大学供图记者了解到,音乐剧《莲花...

    时间:03-13
  • 江西理工大学:用工匠精神引领学子勇攀高峰

    近日,江西理工大学组织开展了以“做大国工匠育强国人才,让中国‘磁选’走向世界”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讲台上,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获得者、江西理工大学1977级选矿专业校友熊大和围绕SLon立环脉动高梯...

    时间:03-13
  • 杭州师范大学产学研融合助力产业发展

    “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不断推动教学科研和创新服务双融双促,带领广大教师把论文写在服务科技发展的实践中,把科研做在有用处。”日前,在杭州举行的浙江省高校科研服务高...

    时间:03-13
  • 扎根地方搞科研 立足产业谋转化

    原标题:扎根地方搞科研 立足产业谋转化浸泡、发酵、过滤……一系列工序过后,金黄的玉米经过齐齐哈尔大学科研团队与企业携手装配的生产线,变成了玉米浆营养促长液。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的玉米主产区。...

    时间:03-13
  • “小院”里有大文章(一号文件连连看⑥)

      日前,在浙江金华金东区澧浦花木城蝴蝶兰培育示范基地,省科技特派员在指导花农科学控制大棚温度。  杨梅清摄(人民视觉)   3月8日,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曲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技人...

    时间:03-13
  • 在乡村沃土彰显青年担当

    前往乡村调研,增长本领才干;坚守科研实验,勇攀技术高峰……刚刚过去的寒假,许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基层社会实践,在广袤大地上拓宽视野,且行且思,为社会发展淬炼青春“三色”。 人民网特别推出“青春在火热实践中闪...

    时间:03-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