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见习记者 吉文艳 王倩)岁月荏苒,花开花灭,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共有699万,为历年之最,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拿我市来说,每年有1万多人考上大学,两所高校商洛学院和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共有3000多名毕业生,加上毕业后选择回商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很大。
先就业再择业
如果说前几年大学生还自视甚高,期待一毕业就能找到薪资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的工作的话,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就业现实有了更加理性和实际的认识。孟静是商洛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商洛本地人。面临毕业的她找了一份在我市高速公路当收费员的工作,月薪3500元,上四天休四天。当记者问她对于工作是否满意时,孟静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语文老师,一直在等今年的招教考试。但是今年通知到现在还没下来,这个工作工资也不低,工作环境也挺好的,离家还近,我就签了,有工作总比空等着强啊。”她坦言,如果招教考试通过了,她会优先考虑做教师。
商洛学院数学系大四学生张璇也在临近毕业之际找到一份某房地产公司售楼部专做银行按揭的工作,月工资3000元左右。张璇说她只是跟对方签了就业协议,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是还在等公务员考试和招教考试。张璇说,“现在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满大街都是,又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专业也没有优势,根本没有资本去挑三拣四,我就想着先找一个,如果考上公务员或是教师,就辞掉现在的工作,如果都没考上好歹还有个班可以上。”与她同寝室的白梦说:“我们班的学生基本上都跟用人单位签了协议,这就相当于找了个备胎,不至于一毕业就失业,大家都是在骑驴找马,一旦有更好的肯定优先考虑更好的。”
考研也是就业
以商洛学院为例,2013年共有2259名毕业生,其中14%的学生选择了考研,这就缓解了一部分就业压力。或是迫于眼前就业压力,或是希望提高学历以求在以后求职中比本科应聘者学历高而更具竞争力,一部分的毕业生毕业之际不是想尽快找工作,而是考取研究生。记者了解发现,虽然考研者中不乏热衷于做学术研究的学生,但大多数还是觉得考研系无奈之举。去年刚参加工作的崔女士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英语系,刚毕业的她找了一份在西安某私企担任翻译的工作。不到半年,崔女士便发现了理想中的翻译工作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学生到白领的转换也让她极不适应,薪资待遇也与她的期望值有差距。在自己的反思和做教师的父母的劝说之下,崔女士决定辞掉眼前的工作专注考研。现在的她已经收到西安某高校的研究生入学通知。崔女士期待研究生毕业后自己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在商洛学院校园内记者采访了家在安康的人文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毕业生张同学,他已经收到西安一所理工类学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但当记者祝贺他考研成功时,他却说:“我这个专业原本不需要考研,是偏实践的专业,但是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好,我就想考研或许是一条出路,没想到还真考上了,先念着吧。”
与崔女士和张同学一样,希望重回学校或继续呆在学校躲避就业压力、增加择业砝码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创业促进就业
商洛学院招生与就业处的杨处长说:“其实毕业生不仅是就业者,也是岗位的创造者。对于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我们将提供创业平台和创业奖励,今年我校有12名毕业生获得创业奖励。”
家住商州区大赵峪刘塬村一组的吉祥2011年毕业于西安财经学院,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小家电超市。现在的他不仅在商洛有两家店,而且将生意做到了省城,钱虽然不是很多却比打工赚得多也更有拼劲。
坚定的考一族
虽然就业的路有千万条,但考公务员无疑是最受追捧的一条。来自丹凤的小贺上学期间就决定毕业后考公务员,自去年毕业后,她没有直接找工作而是一直在家积极备考,先后参加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大学生村官选拔等多场考试,终于如愿以偿,顺利通过了前不久进行的大学生村官选拔考试。商州区张嘴头村的张聪却不像小贺那样幸运,她2011年从西安邮电学院毕业,回到家里专门复习考试,参加过大大小小的考试不下10场,却每次都与理想的工作岗位失之交臂,如今还待业在家。当记者问及有没有想过放弃时,张聪说:“我不会放弃,没考上还是说明自己不够努力,我再努力一点肯定能考上的。”记者了解到,像小贺和张聪这样,选择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谋求一份工作的毕业生并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