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改革,从推倒实验室的“墙”开始

2018-09-27 08:58: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改风景线 关注本科教学改革

湖南农大推动实验室教学资源共享,引领学生尽早走进田野——

改革,从推倒实验室的“墙”开始

在实验室里用一周时间观察小麦从种子到胚芽的生长全过程;在户外用光合测定仪做光合作用的活体实验;在洞庭湖边几百万亩的南荻生长基地里了解生物链……

一项推动基础学科进入田野的本科教学改革,在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持续推进已有十数年。这些年,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涉农生物学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面向农户的技术指导为例,从前多以静态、共性、按农时发放图谱为主,“现在不一样了”,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肖浪涛说,农户遇到问题,随时会发微信过来,寻求点对点的指导。而因为阳光、温度、水分、气候、施肥等条件的不同,常常会导致同一问题在不同地域会有不同解决方案。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农’,还要有较强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肖浪涛说,“‘生物学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农业特色不鲜明’的教学传统迫切需要改革。”

改革第一步,便是推倒院系间实验室的“墙”。

生物学是学校所有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所有的基础实验皆包含在内。但曾经的状态是,基础实验课分散在七八个院系教研室完成。“教师、教室、仪器、教学资源甚至排课都是割裂的。”由肖浪涛领衔的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牵头后,团队将各实验室之间的“墙”全部推倒,以多维协同模式整合各院系资源,授课则统一集中在国家级植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百间教室,一学年完成26万人时数实验,教师、仪器、教学资源全部实现共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示范中心原负责人蔺万煌说,这样学生、教师都能少跑路,教务处排起课来也省事。示范中心与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设备共享,以往一些仅供教师和博士生使用的高端仪器设备,现在本科生也有机会用上。

当第一道“墙”被推倒,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快显现。

停用理论课原有教材,新编订的教材虽然厚度只有原来的1/4,但大量涉农案例的引入,反而更加凸显特色。随着视频公开课、慕课等在线课程资源的丰富,以及学校各级生物学教学实践平台、成果转化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全面开放,学生实现随人、随时、随地、随设备进行学习与实践。

实验课的改革也在积极推进。只需半天即可完成的验证性小实验大量压缩,增加时长一天、半周、一周的综合性、创新性大实验;授课方式由教师为主学生参与、转向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数颗小麦种子,自己清理、消毒,送培养室发芽,观察加入不同浓度激素后种子生长速度的异同,从实验设计、操作到数据统计、报告撰写,“一周的时间,我的心全扑在这些种子上。”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许金科说,“守着它们长大,很神奇。”

“看着几百万亩七八米高的南荻,再想想实验室里盆栽的、高不过两米的南荻,那种震撼实在太大了。”大一时便加入课题组、跟着导师前往洞庭湖做实地调研的学生刘庆洋回忆道。

“类似超过半天的基础实验,以前在本科教学中是没有的,更不要说带他们到田间地头做实验。”肖浪涛说,综合大实验的加入,相当于对本科生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科研训练。此外,学生从大一起,即可通过双向选择进入课题组,打通了本硕层次人才培养的衔接通道。

推倒实验室与外界的“墙”,让本科生进入田野的时间提前,“更是培养他们‘三农’情怀的有效途径。”肖浪涛说。

近几年,湖南农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陆续有1000多名本科毕业生奋战在一线涉农岗位,其中大学生村官22名。他们一到岗就能较好地服务“三农”,不再像往年需要2至3年左右的适应期。这其中,还涌现了带领农民致富的全国劳动模范李常水,创办公司帮助藕农解决销售难题、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的彭思华等一批双创典型……他们热爱乡村、扎根乡村,成为服务“三农”、振兴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教育报》2018年09月26日第3版

  • 相关阅读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发起成立世界能源大学联盟

    人民网北京9月27日电 近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倡议发起的世界能源领域高校合作组织——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宣告成立。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6个国家的28所能源领域高校共同签署了...

    时间:09-27
  • 多所高水平特色型大学齐聚中石大 达成“蟒山共识”

    人民网北京9月27日电 “新时代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高端论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此次论坛以“新时代·新挑战·双一流”为主题,围绕新时代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教育实践创新、一流工程...

    时间:09-27
  • “希望家乡因我的努力而改变”(返乡创业 带动一方)

    程鹏程口才好,讲课有一套。9月20日,在河南汤阴县创新大厦,他说服几十名农村妇女当月嫂。 “用不用办证?”一位大姐问。 “国家取消母婴护理师证,就是降低门槛,扩大就业。”程鹏程回应。...

    时间:09-27
  • 天津科技大学:传承是文化育人最生动教材

    “这是我们自己的电视剧,简直太酷了!”日前,一部由天津科技大学师生原创的思政教育连续剧《正青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第4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荧屏上,8位主人公“正青春、共成长”的欢笑与泪水...

    时间:09-27
  • 院士南邮设立教育基金 支持人工智能科研

    原标题:院士南邮设立教育基金    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上周揭牌。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资深专家、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薛禹胜教授受聘该校,并一...

    时间:09-27
  • 西部高校长江学者不能“跳”到东部

    原标题:西部高校长江学者不能“跳”到东部    东部高校的长江学者可以应聘到西部高校,但是西部高校的长江学者不得应聘到东部高校。教育部近日发布《“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原先的相...

    时间:09-27
  • 南农学生10天治理荒漠30余亩

    原标题:南农学生10天治理荒漠30余亩   南农学生们在阿拉善荒漠播种固沙植物。 本报通讯员 楠农轩摄   日均徒步10公里采集标本、采摘白刺种子约200斤、铺设灌溉水管6000平方米……记者近...

    时间:09-27
  • 新招十名辅导员,一年过后剩三人 辅导员:高校里最尴尬的“老师”?

    在高校里,他们是“保姆”,牵挂学生的身心与生活;他们是“万金油”,帮助学生求解日常遭遇的方方面面难题;他们被叫作“老师”,但许多人无法登上讲台,身份“尴尬”。他们就是高校里的辅导员,...

    时间:09-27
  • 硕士优秀生源争夺激烈 招办老师连夜守电脑

    原标题:招办老师连夜守着电脑“抢”学生   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预报名已于24日启动。记者发现,在初步确定的部分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中,不少“双一流”建设高校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比例有所...

    时间:09-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