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远颍:大中东计划现在看起来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全面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控制,这是它的主要目标。第二个,推广美式民主,希望阿拉伯,伊斯兰的意识形态让位于西方。现在美国还是占主导地位,但是并没有像它所计划的那样,进一步得到加强,而是受到挑战,首先是伊朗的挑战。
安惠侯:美国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一方面,确确实实在某些方面是削弱了,另一方面,美国仍然是拥有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这个主导地位没有根本性的动摇,所以阿拉伯一些国家出现动荡或者变化,对美国来讲是有得有失,并不全都是失。美国和西方国家有强势的一面,把卡扎菲推翻就是美国和西方意志的体现。“阿拉伯之春”不是美国和西方国家挑起的,但美国想通过这个来维护和加强其主导地位,这个意图并没有实现。
中国该有怎样的中东战略?
王世杰:我们在中东要有所作为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中东还是后起之秀,实力还有限,依旧需要韬光养晦。先守好自己,做好自己,再逐步加大在中东的投入。我们在中东政策上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基础上,我们要更多地,广泛地接触当地的各派人士。在经济上,我们需要考虑将来提高项目的含金量,不能光派劳务,这也有一个转型的问题。
安惠侯:首先,美国是中东的主导者,中国不可能去替代美国的主导地位,我们现在也做不到这点。其次,为什么中国在中东问题上老是消极被动地应对,而不是主动出击,那是因为我们在中东不可能一呼百应,我们也没有这个意图。第三,现在中东出现的种种问题,冲击的不是中国。而且还要看到阿拉伯国家动荡以后,即使穆斯林宗教势力上台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我们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不干涉他国内政。目前中国在处理伊朗问题和利比亚问题上,越来越难下决心,是因为我们中国要照顾方方面面。有一部分人很欣赏俄罗斯敢作敢为,其实俄罗斯的做法我们不可能照搬的。
丁原洪:我们的外交政策有别于西方国家。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我是领导,你们都听我的”。美国能够做的我们绝对不能做,而我们做的他们做不到,不能一切拿西方作为一个标杆。中国也没有那个实力想有所作为,有军舰派去吗,有部队能派去吗,差远了。
裴远颍:对中东问题我们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我觉得一个是战术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战略层面的问题。在战略层面上,有些原则我们应该始终如一地坚持,不要轻易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过时了。还有,现在质疑韬光养晦的人很多,但是这一条还是要坚持,但不要老挂在口头。此外,还要有战略眼光,不要看到眼前一点点利益,一分钱也争半天,要长远地看,全面地看,要看政治收获,还要看我们的影响力。在外交战术层面上,印度的做法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印度也是面临矛盾,一方面它要尽量搞好同美国的关系,它要当世界大国,没有美国的支持是不行的。另外伊朗对它也非常重要,它的能源靠伊朗。印度是怎么把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调和起来的,值得我们参考。(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