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陆军虐杀战俘、屠杀平民等罪行数不胜数。同样,日本海军在印度洋的几次作战中,也有一次残酷的虐杀战俘事件传出。战败后,这次事件中的一些凶手落网。可惜的是,其中一个犯人从宪兵手里逃脱,还留字条向战犯法庭挑衅,这不能不说是正义的缺失。
日军舰队出击印度洋
1944年3月2日,一支由“青叶”号、“筑摩”号和“利根”号重巡洋舰为核心的日本舰队在左近允尚少将的指挥下,从日军班克锚地出发,向印度洋开进。3月4日中午,舰队完成海上油料补给后,排成横列搜索队形,开始南下。
3月5日上午,“青叶”号向各舰发出电报,称潜艇部队发现盟军大型运输船,并公布了该船的可能航线。翌日,日军舰队根据预测航线赶到作战海域,占据有利阵位,准备截击盟军运输船。然而,印度洋变幻莫测的天气让日本舰队大吃苦头,当天云层低厚,下着小雨,能见度不佳。直到22时,日军仍未发现盟军运输船的影子。原来经过大西洋之战,盟军商船的船长对潜艇非常敏感,稍有可疑就转向规避,宁可多绕些路。这使他们逃过了一劫。
3月8日,日军出动水上飞机进行搜索,仍然毫无进展。为了扩大搜索区域,日军将各舰间距扩大到6万米,尽管如此,依然徒劳无功。
于是,日军决定改变航向。日军明白,3月9日是最后的机会,再找不到,就说明这艘商船彻底逃脱了。
“毕哈伊尔”在劫难逃
3月9日,已经与舰队距离较远的“利根”号重巡洋舰开始了紧张的搜索。11时30分,日军舰船发现不明烟柱并报告各舰。瞭望哨的报告让日军兴奋起来。12时19分,“青叶”号开始拦截盟军运输船。为了迷惑商船船员,“青叶”号舰长黛治夫命令把船头的菊花纹章遮盖。12时46分,双方接近到目视距离。日军发现这是一艘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灰色货轮,船名“毕哈伊尔”。
黛治夫下令捕俘队集合,随时准备登船。为了俘虏这艘船,黛治夫命令“利根”号全速前进,并降下日本海军旗,升起美国国旗。黛治夫还命令发报假称自己是美国巡洋舰,有重要信息通报,要求对方停船。但商船上的船员也不是傻子,他们明白遇到了敌人,猛地转向逃逸。
眼见计谋被识破,黛治夫命令撤去伪装,向货轮前方开火。日军的炮弹不断炸起高高的水柱,但这艘货轮并没有投降,日军看到货轮上的船员们正在慌乱地放下位于左舷的救生艇,准备逃生。一般来说,不应攻击救生艇,但“利根”号上的主炮和高射炮都向救生艇开火。
之后,日军又向货轮开火。一开始,平时缺乏实弹训练的日舰炮手打得并不准,头两轮炮火全部打飞,第3轮炮火才有1发命中,但这发炮弹打在正在放下的救生艇旁,不仅在船体上开了一个大洞,还掀翻了救生艇。随着越来越多炮弹射入船体,货轮的船体上密布弹孔。当货轮沉没时,水面上只剩下2艘救生艇和一些在水中挣扎的船员。
日军决定把这些人全部抓走,最后总计俘虏115人(41名英国人、3名中国人、71名印度人)。所有的俘虏被关在“利根”号的前部舱室内。经过审讯,发现其中有几个美军轰炸机飞行员,于是这些飞行员被单独看押。然而,后来的事态发展,是俘虏们始料未及的。
“恐怖之日”血流成河
3月15日至17日,“利根”号将35名印度战俘转移到了附近港口的陆军收容所,随后留在船上的俘虏们发现日本水兵在后甲板上忙碌着什么事情。原来,日军发现从这些水手口中得不到什么情报,于是决定把他们处置掉,方法是日军一贯的斩首。为了做得干净利落,“利根”号的舰长将此任务交给了石原中尉。石原接受任务后,命令水兵在后甲板搭建了处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