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大IT业巨头——IBM和亚马逊日前正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份价值6亿美元的情报信息软件系统订单展开争夺。原本中情局已基本确定将该合同交给亚马逊,但IBM的介入使该合同的去向再生疑云。美国媒体称,美国情报部门当前被爆监听民众电话而处境尴尬,与之有合作关系的私营科技企业纷纷与其撇清关系,然而事实上美国国防部、情报机构与私营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渊源和深度远超外界想象。随着IT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计算机企业垄断国防部订单的状况正逐渐改变,新兴互联网企业甚至电子商务公司开始介入这一“利润丰厚的领域”,帮助美国政府建立铺天盖地的情报和信息共享系统。美国《华尔街日报》12日报道称,中情局原计划委托亚马逊网络部门为其建设一个私有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网络和资料处理系统,来统合中情局规模庞大的数据库体系。
该合同于今年3月份被爆交给亚马逊后,作为美国政府信息化“传统的主要供应商”的IBM随即提出抗诉,上周美国联邦审计办公室建议中情局“重新考虑合同授予对象”。外界普遍认为,这是IBM多方施压的结果。中情局有60天时间考虑这一建议。美国《商业周刊》称,无论中情局的巨额订单最终花落谁家,其依据互联网技术建立“云体系”的计划本身意味着情报系统的变革。云计算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向企业提供其所需的虚拟资源。过去,企业需要支付高额的终端数据库运营费用,而通过云计算用户能够随时访问服务软件及数据,服务商则负责维护基础设施及平台,以维持服务正常运作。为此,云计算符合美国政府削减开支的要求。情报专家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这一技术。业内人士称,通过特殊的数据处理工具,美国国家安全局能够获得民众的各类通讯数据,从中筛选出潜在的恐怖袭击罪犯。美国媒体称,IBM之所以对该合同的去向“反应强烈”,是因为它可能意味着自己的“传统领地”被新兴互联网企业入侵。
过去,美国国防部和情报部门的订单一直被专长于硬件制造的科技企业所垄断,将关键项目委托给一家网络电商“是难以想象的”。根据咨询机构IDC的报告,过去一个财年,美国国防部在信息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支出预算为350亿美元,其中雷神、惠普、波音和计算机科技公司(Computer Sciences Corpration)是其最大承包商。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亚马逊这样的“新入者”给它们带来了冲击,甚至开始取代它们的位置。毕竟相对于斥巨资购买大型主机和建立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技术显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亚马逊是云计算服务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其网络部门2006年成立,部门副总监塞利普斯基透露,亚马逊目前为全球190多个国家的数十万家企业提供服务。摩根士丹利近期预测其销售额达20亿美元,十年内有望增长至240亿美元。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称,硅谷不仅参与了情报系统的监控,“而且亲手缔造了它”,美国情报部门的监控和信息系统“与其说依赖于专业间谍和华盛顿的官僚,不如说依赖于技术企业承包商”。前中情局局长迈克尔·海登最近接受美国《国家周刊》访问时坦承,十年前中情局就开始邀请私营科技企业进行合作。《大西洋月刊》爆料,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监控门事件”中,帮美国国家安全局搜集海量数据和实施监控的其实是硅谷的科技公司,包括分析软件提供商帕兰提尔技术公司和“鹰联公司”等。《华尔街日报》评论说,在当前美国情报部门面临公共关系危机的情况下,微软、谷歌、“脸书”、苹果等试图与之“撇清关系”,但事实是不少企业确实与五角大楼、中情局、联邦调查局等有着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