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国际军情

扑朔迷离的“碰撞”背后到底是什么——军事专家解读美“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击事故

2021-11-05 10:04:00

来源:新华社

近日,美海军第七舰队发言人称,“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击事件的调查已经结束,调查的结果是核潜艇撞上了“一座未知的海底山脉”。此前,美媒还披露了“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撞击事故之后靠泊关岛基地的卫星照片,照片仅显示了“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水线以上部分。而对于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始终没有给出详细说明。为何美对此次核潜艇碰撞事故遮遮掩掩、语焉不详?扑朔迷离的“碰撞”背后到底隐藏和暴露了什么?近日,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军事专家周伟政、罗曦,并就相关问题加以解析。

记者:为何说美方的事故调查缺乏诚意、令人失望?

周伟政:美方对于核潜艇撞击事故的调查结果不专业、不透明,没有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和疑虑。核潜艇与海山相撞,某种程度上会比与其他船艇相撞更加危险。海山质量、体积更大,撞击强度相应也会更大,核潜艇艇体可能发生严重变形甚至断裂,或者核潜艇上携带的导弹或鱼雷等武器发生殉爆。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正在工作的核反应堆来不及关闭,有可能因为无法冷却或者控制系统损坏,最终导致核爆炸。即使没有引发核爆炸,核燃料或核废水也可能因艇体破损发生泄露,这将对整个南海的生态带来毁灭性破坏。

记者:为何说美军此番操作一反常态?

罗曦:截至目前,对于“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海域发生的撞击事故,美军一直在故意拖延和隐瞒事故详情。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已经引发国际社会的更多疑问。目前曝光的卫星图片仅展示“康涅狄格”号水线以上的部分,对于水线以下尤其是核反应堆的位置是否有破损,至今没有公布,不能排除有核泄漏的风险。

周伟政:美国军方一方面口口声声说没有发生核泄漏,一方面又在核潜艇碰撞事故发生后,派出WC-135核物质侦察机到南海开展飞行活动。这种侦察机的用途就是采集大气样本、检测有没有放射性物质。它的出现,说明美国自己都很心虚,这起事故已经严重到令其担忧的程度。

记者:美在南海长期保持高密度军事存在,频繁制造事端,意欲何为?会给地区安全局势带来哪些影响和危害?

周伟政:南海本来风平浪静,区域内国家的合作交流机制运行良好,美国派遣舰艇频繁在南海制造事端,就是为了刻意挑起问题矛盾、人为制造局势紧张、破坏地区向上向好的发展局面,达到遏制别国发展、维护霸权地位的目的。

美在南海保持高密度军事存在,已成为海上交通安全的风险来源,严重威胁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及国际航路安全。只要美国坚持搞所谓的零和博弈,坚持遏制威慑的冷战思维,其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就不会收敛,地区局势就很难平静,类似“康涅狄格”号撞击事故这样的安全事件,自然就还会再发生。

记者:这次核潜艇撞击事故与近期美英支持澳建造核潜艇等,反映出美国在“核政策”方面的哪些变化?

罗曦:从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到,涉核武器系统在美军整个战略部署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这将导致核武器使用门槛被降低,核武器成为“可用、能用、好用”的武器,核扩散风险加剧、核冲突危险加大,国家之间由冲突升级为核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

美国一直自诩为当前国际核安全秩序的奠基者和捍卫者,但在大国竞争的驱动下,“绝对优先”与“实力至上”原则重新成为美国核武库建设与核军控外交的主导思路,导致本应彰显安全、公平和道义原则的国际核安全秩序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正逐步显现出碎片化、工具化、策略化的弊端。

记者:如何理解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的本质是“选择性核扩散”?这将对国际核安全秩序产生哪些影响?

罗曦:近年来,美国对外战略重心由大国合作迈向大国竞争,其核政策议题重心由核安全向核武现代化转移,核军控外交更多呈现“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倾向。一方面,任性退出诸如《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武器贸易条约》、伊核协议等国际多边军控条约;另一方面,出于确保盟友安全、制衡地区对手的目的,在核不扩散问题上推行以“选择性”支持和“歧视性”打压为内容的“两面性”政策。针对对手或者“不友好”国家,美国惯常使用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军事打压等强力手段进行“极限施压”。而对于盟友或者伙伴国家,美国往往采取“选择性”支持政策,以政治承诺、前沿部署、核材料与核技术分享、核磋商等手段,向盟友或伙伴国家提供延伸威慑保护。多年来,美英澳以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自居,但此次三国之间的核潜艇合作,却充分暴露了这三个国家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虚伪和“双重标准”。

美国并未承担起推动世界核裁军与核不扩散进程的应尽之责,反而进行有选择核扩散、有计划核研发、有预谋核部署,一方面导致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崩塌的危险,另一方面导致地区核军备竞赛与核危机升级的风险急剧提升。美国追求实战的核理念、充满冷战思维的核政策以及漏洞百出的核管理,已让其成为国际核安全秩序最大的危险源。

  • 相关阅读
  • 伊朗媒体说伊方挫败一起美海军窃取伊朗石油图谋

    据伊朗国家电视台3日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阿曼湾海域成功挫败一起美国海军窃取伊朗石油的图谋。据报道,美国海军在阿曼湾海域拦截一艘装载伊朗石油的油轮,并迫使其驶往未知目的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部队...

    时间:11-05
  • 俄媒:俄海军3艘潜艇在巴伦支海进行“鱼雷决斗”

    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11月3日报道称,俄罗斯北方舰队新闻处当天表示,俄北方舰队的三艘潜艇在巴伦支海进行鱼雷射击演习,其中包括进行“水下决斗”。报道称,俄海军北方舰队潜艇部队各编队的两艘核潜艇和一艘巡航潜艇...

    时间:11-05
  • 美阻碍伊核协议重回正轨

    10月30日,以色列空军F-15战斗机(前)在以色列领空为美国B-1B轰炸机(后)护航综合外媒报道,美国和伊朗近期在伊核问题上释放多重信号,向外界展现合作意愿的同时保持对抗姿态。展望未来,美伊双方重启伊核谈判仍存...

    时间:11-05
  • 法国欲借太空行动实现防务自主

    法国“锡拉库斯-4A”军事卫星法国近日高调宣布发射新型军事通信卫星,使部署在世界各地的法国军队能够进行高速、安全的通信。法国官方不仅把该卫星称为“高科技工具”,还将其视为“主权支柱”。彰显太空军事野心法国...

    时间:11-05
  • 俄首次举行反高超音速武器演习

    俄罗斯S-500防空系统据俄罗斯媒体披露,近期,俄军首次举行以防御拦截高超音速武器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演习,以应对未来战争高科技武器威胁。俄媒称,演习有效检验了俄军的指挥调度能力和装备效能。未雨绸缪演习在俄军...

    时间:11-05
  • 乌克兰发动无人机袭击引俄不满

    土耳其“旗手-TB2”无人机近日,乌克兰在顿巴斯地区使用攻击型无人机,对当地民间武装组织阵地实施打击。外界认为,乌克兰此举违反明斯克停火协议,造成当地局势升级。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近日,乌克兰军队总参...

    时间:11-05
  • 中非和平安全论坛军事医学专题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中非和平安全论坛军事医学专题视频会议现场。王晓玉摄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 今天下午,由中国国防部主办、军事科学院承办的中非和平安全论坛军事医学专题视频会议,在北京香山颐和宾馆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加强医...

    时间:11-04
  • 美军正式宣布给万吨大驱换装高超音速导弹

    美媒称,美国海军已经正式“官宣”,要在“万吨大驱”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换装高超音速导弹。为了安装导弹发射装置,要将这款驱逐舰上重金打造的两套“先进舰炮系统”拆除。不过该舰最快要等到2024年才能装上高超音...

    时间:11-04
  • 韩媒:韩军高层商讨国防太空力量发展方案

    韩联社11月3日报道称,韩国国防部当天表示,韩国国防部长官徐旭当天主持召开“国防太空力量发展推进评价会议”,与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联参)议长元仁哲、陆海空军参谋总长等韩军高层讨论国防太空力量的发展方向。报道...

    时间:11-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