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据史籍记载,当然这个史籍的记载也是一种传说,黄帝有个臣子叫宿沙,宿沙做煮盐,宿沙做煮盐,它地点在哪啊名就是在现在胶州湾一代带,
海盐的制作是史料记载最早的人工制盐方式。人们把盐水倒入大锅中,用柴火煮熬。当海水的盐度达到百分之22.5的时候,盐就开始结晶出来。
主持人:其实大家都知道,盐有一个特性,就是它溶解于水。反过来,我们把盐水的水分蒸发掉,那么盐就会被分离出来。古人也许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现象,他们把含有大量盐分的水,经过晾晒或者火煮,使水分蒸发,就获得了盐。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国家就因为盐而强大起来。
春秋时代的齐国,农业生产不是很发达,国力甚微。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向管仲询问富国的办法。
专家:管仲相齐,那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称为一个贤相,他很快辅佐齐桓公把齐国变得非常强盛,他关键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管仲啊,就是提出了官山海,正盐荚,盐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记载全国人口食用食盐的册籍。官府,整个政权,就凭借册籍来给你定量。每个月卖给你多少盐。就成了盐专卖,这个盐专卖,看起来是没有上税,实际上他盐价提高了,国家的收入就多了。
齐国还把多余的盐贩卖到周边不产盐的国家去,赚取了大量的财富,最终成为春秋霸主。而管仲也注意到了盐对健康的影响,他第一个提出“无盐则肿“的人。盐里的钠离子对人体很重要,如果血钠过低,头发就会变白,视网膜会出现病变。但是于广进老人在62年没有服用食盐的情况下,却活到了100岁,而且身体一直很健康。
老人100岁了,食量却不小,老人的儿子于焕敏向我们介绍了老人的饮食结构。 “老爷子去年12月份的食谱是104个鸡蛋、45斤牛奶、8斤胡萝卜、8斤韭菜、5斤蛋糕、4斤白糖。”
不吃盐的百岁老人
而爱吃盐熊大爷就是发现了吃盐的好处,才开始吃盐的,还编了一首吃盐好的歌,没事就哼上几句。
翻译倪海文:这个老哥他说的意思是,64年的时候,他到河口热带地方,去得时候,因为劳力比较重,所以就经常喝一点盐水,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回到家里边,他盐水也不喝了,直接就吃盐巴,盐比一般人就吃的多,就这个意思。
大多人都不会像这两位老人一样极端,但是还是需要食用食盐。因为盐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曾经有个皇帝就因为盐税,解决了国家的财政困难。
汉武帝初期,国力强盛。汉武帝决定平定匈奴对边境的侵扰。但是战事漫漫,耗银无数,费以亿计,国库很快虚空,财政几乎接近崩溃。汉武帝下令实行盐铁专卖,严禁贩卖私盐。
专家:只要少量的就要镝左趾,就是把老百姓左脚的大拇指砍掉。数量稍微多一点,就得判处死刑,就要丢小命啊。
盐铁官营终使汉王朝渡过难关。而作为一种制度,盐铁官营被历代延续下来。到了明清时期,盐产的利润主要集中到流通环节。由此盐商成了天下最富有的商人。
专家:比如乾隆皇帝下江南,六次,那费用是几千万两银子啊,都是扬州盐商报效的,扬州盐商的生活可以说达到了好不逊色皇帝的程度。他们可以挥霍到这种地步,他们可以异想天开买尽全城不倒翁丢进江里面,把江面堵了,都是不倒翁。可以用黄金,金箔放在至高点上撒,让全城尽下黄金雨,真的黄金啊,
这天是于广进老人百岁大寿的日子,如今他已经是五代同堂,一大家子五十多口人来给他拜寿。在62年不吃盐的情况下,他为什么可以如此长寿呢?我们找专家分析了一下它的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