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我市遭遇持续干旱,降水较常年偏少、干旱屡破极值,境内河流普遍偏枯,水利工程蓄水同比减少32%,城乡供水面临严峻“烤”验。为此,我市迅速启动“战旱”模式,以“水源不断、水质不降、服务不辍”为目标,全链条部署、多维度发力,打响抗旱保供攻坚战。
闻“旱”而动:三级响应构建抗旱“责任网”。自4月中旬起,市水利局以“早部署、严落实、强督导”为抓手,织密抗旱保供责任网。先后3次召开抗旱专题会议,5月7日8时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构建“市级统筹、县区主战、专班督导”三级工作体系。同时,成立7个专项工作组,开展3轮次“拉网式”实地督导,现场解决突出问题34个。组建7支暗访组深入各县区,对农村饮水工程运行、水质安全等开展排查,建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隐患动态清零。各县区将抗旱责任细化至镇、村、户三级网格,形成“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抗旱格局。
靶向施策:三维体系破解“用水难”。我市水利系统以“保民生、保重点、保底线”为核心,构建“应急供水+水源调配+部门联动”三维抗旱体系。累计投入送水车217辆次,运送生活用水2000多吨;延伸供水管网28.31公里,覆盖37个村组。启用备用水源105处、实施应急调水26处,在64个片区实行分时段供水,解决2.73万人饮水问题。与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墒情,发布旱情预警15次。
县区攻坚:一县一策亮出“治水招”。各县区立足实际创新举措。商州区推行“排查+应急+长效”三步法,日均组织1200名干部入户巡查,保障1.8万名受影响群众饮水不断档。洛南县出台保障措施,通过跨区域补水50万立方米,缓解城乡供水压力,覆盖超10万人。丹凤县实行“一日一查一报”机制,针对受影响群众采取管网延伸、送水入户等措施。商南县启动分时段增压供水,城区日用水量下降15%,保障3.2万名居民用水稳定。山阳县下沉干部指导排查,发放应急设备,精准解决1.1万人饮水问题。镇安县、柞水县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同步开展线上线下节水宣传,节水意识普及率达90%以上。
持续攻坚:24小时坚守筑牢“安全线”。当前,全市水利系统2000多名干部职工与供水企业人员坚守抗旱一线,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高频监测关键指标。下一步,将动态优化供水方案,加大跨区域水源调配力度;加快抗旱应急工程建设,推进15处水源修复项目;强化节水宣传,倡导“一水多用”。 (市水利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