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浩 李军 杜金晖
商洛与西安山水相连、人才互通。在秦创原平台牵引下,两地通过“西安研发+商洛转化”模式构建起科技协作网络。2024年,商洛多家科技企业与西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在新材料、绿色食品和健康医药、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科技协同正重塑区域经济版图。
近日,走进丹凤县中天禹辰高端无人机组装车间,技术员在检测成品无人机。短短5年时间,中天禹辰依托西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已形成78%营收占比的核心技术专利群。
“2020年5月,我们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进的这个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项目,实施落地转化以后。公司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在超高分实景三维以及目标识别领域,形成了多项技术成果专利。”陕西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祥勇说。
位于洛南县的西部鑫兴稀贵金属有限公司是我市钼产业链的链主企业,2024年,公司借力西安高校研发力量,开工建设钼铼及稀贵金属产业园项目,使传统钼矿冶炼迈入绿色智造新阶段。
西部鑫兴稀贵金属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周清说:“洛南钼矿储量丰富,在西商融合协作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公司联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先后组建‘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成立钼铼材料研究中心,成功攻克免焙烧无废气排放全湿法冶炼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火法冶炼工艺,实现了从钼矿石粗放式利用到钼产品深加工的迭代升级。”
日前,在商南县现代材料产业园陕西豪德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按照技术研发团队的工艺要求,正在加紧生产各类粉末冶金及增材制造制品,这些凝结着西商智慧的产品已获得15项专利。其中,自主研发的铜基电触头金属3D打印技术在全球领先。
“我们现在招引了10个技术专家,在这儿组建了1个研发团队,主要是产学研的一个合作,然后另外就是园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行业交流的平台,项目上的合作。”陕西豪德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文说。
随着西商融合的深入推进,秦创原平台的资源整合效应持续显现:新雨丹秦药产业创新联合体致力于大健康产品研发,虎之翼光电工程研发中心攻克激光传感难题,盘龙药业建成省级中药制剂中试基地……据统计,全市97家科技企业与西安20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组建了21支“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引进84名高级技术人才、36家企业与西安科研院所签订人才服务协议。
当前,商洛围绕“西安研发、商洛转化,西安制造、商洛配套”,以“五大产业集群”积极对接西安“六大支柱产业”,不断深化产业协同,加强科创合作,争取承接西安产业外溢转移,力促更多的西安优质科创项目和科技成果在商洛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