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马召平 宋洁 李军
今年以来,我市以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为牵引,依托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和生态金字招牌,经济运行持续向新向好,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在商州区,陕西锌业有限公司8万吨锌合金技改项目生产线一片繁忙,设备满负荷运转释放强劲产能。车间内,自动剥锌设备高效作业,不仅大幅减少人力投入,更让资源回收效率显著提升。技改之前,该生产线受制于电解系统与制液系统产能不匹配、自动化水平低等因素,长期面临电耗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今年上半年,企业精准发力,实施生产线技术改造,先后引进自动剥锌等多项新技术,通过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全面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资源利用水平。1月—6月,企业实现产值36亿元、营业收入45亿元。
“8万吨锌合金项目技改后,锌总回收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综合回收系统日处理能力提升15%,吨锌加工成本同比降低215元。”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健康介绍,技术升级让企业在绿色发展与效益提升上实现了双赢。
生态优势是我市的核心竞争力,在商洛国蜂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企业依托秦岭优质蜜源、纯净水源和优良生态环境,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品质产品,把“甜蜜产业”做深做实。通过自主研发,企业创新推出“鲜存双储结构”及分离灌装技术,牵头制定蜂蜜水行业国家标准,并积极构建完整产业链,有效带动蜜蜂养殖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已成为商洛绿色产业发展的标杆企业。
“我们现在是满负荷生产,每天平均生产60余万瓶,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37%,尤其是今年夏天也是产品的销售旺季,上半年销量达到了5000万瓶,目前市场占有率70%以上。”商洛国蜂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梁红兵介绍,未来,企业计划进一步向文旅、康养产业延伸,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我市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和六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开展“工业项目谋划年”活动,不断挖掘传统产业转型潜力,积极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累计争取各类工业政策资金3355万元,获批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额度10.92亿元,新谋划工业项目135个,总投资563亿元,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1月—6月,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其中,现代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三大工业支柱产业产值增长10.1%。
“我们将持续推动产业向‘绿’向‘新’,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全力构建现代化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助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市发改委副主任杨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