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商洛电厂职工高小勇
本报通讯员 李丹峰
7月13日上午10时,一位约40岁的青年男子走进商洛市慈善协会。面对工作人员的询问,他腼腆地表明身份——商洛电厂职工,随后从上衣口袋掏出1000元捐款,交接完毕后便迅速离去。
直到8月25日,市慈善协会负责人带着捐赠发票与证书前往商洛电厂找到他,这位默默行善的职工才被更多人知晓,他就是高小勇。谈及捐款初衷,高小勇表示,因同学提及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有不少困难学生面临上学难题,便萌生了捐款助学的想法。
今年40岁的高小勇,老家在榆林神木市,父母留居故土,妻子在富平电厂工作,家中还有两个男孩需要抚养,是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他的职业履历丰富,先后在山西左权热电厂、新疆米东热电厂任职,2017年入职商洛电厂,成为一名汽机点检员。
在工作中,高小勇常年坚守生产一线,肩负保障机组安全运行的重任。他凭借严谨细致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战经验,多次在关键时刻发现并排除设备隐患,为企业安全生产筑牢防线。不仅如此,他还在公司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专业能力赢得广泛赞誉。
工作之外,高小勇将爱心延伸至公益领域。从社区志愿服务到扶贫助学活动,总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作为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我深知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回馈社会、帮助他人”,这是高小勇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他心中,慈善不论捐款数额大小,核心在于那份帮助他人的真挚心意和持之以恒的坚持——这份藏在平凡生活里的大爱,让他在工作岗位与社会责任中,都交出了一份动人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