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创建活动中,我市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各县区分别编印了地方主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全市涉及56个主推品种。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使技术规范入户率达到100%。努力做到“生产环境不污染、违禁农药不使用、化肥使用不超量、农药残留不超标、产品质量有标准、包装标识有规范”,积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开展标准园(场)创建活动,全市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大力推广质量控制技术,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等规定,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销售的农产品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在农产品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五项制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实行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购买使用、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农产品生产登记、农产品保管销售),健全“四项档案”(农产品、技术培训、生产操作记录、保管销售)。落实农产品收储运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经营台账和抽查检验制度。落实屠宰企业进场查验、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和产品流向登记制度,建立病死畜禽及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机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各县区认真筛选符合条件的基地,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强化证后监管,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获得“三品一标”产品实行以奖代补,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4000元、5万元奖励。
到2016年,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开发面积达到312万亩,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场(基地)26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已经覆盖了全市所有的镇和村,占全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80%以上;累计认定“三品”产地275个、“三品”产品328个,通过GAP认证茶叶产品1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
全链监管透明化
1月20日,商南县农产品检验检测站工作人员从富水镇王家庄村买回了果蔬,农艺师们在实验室将果蔬采取冲洗的方法进行农残速测,她们分别将青椒、萝卜、蜜桔等样本取出20克,用缓冲液冲洗,将萃取液置于比色皿中加入反应酶,一系列的操作后,将液体放入速测仪,3分钟后,仪器结果显示农药对酶的抑制率小于40%,均为合格。农艺师米芳介绍:“我们每天以蔬菜基地、批发市场为主,进行果蔬速测22个,咱们本土产的果蔬基本上没有问题,是放心食品。”
目前,市、县农业局均设立了监管科(办),在所有镇农牧综合服务站加挂监管站牌子,赋予监管职能,在2500多个村配备监管员,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村情的优势,巡回检查严禁村民违规使用农药,对重点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派进监管员,夯实责任,建立监管工作日志,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养大户、畜禽屠宰企业、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的主体责任,落实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人。成立了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在镇监管站内设检测室。各级农检机构坚持定量定性检测相结合、日常与重大节假日监测相结合,检验监测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养大户和收贮运企业及批发、零售市场。全市从事监管执法人员676人,从事检验检测人员352人。市、县、镇共配备监管、检测、执法车51辆,检测仪器1299台(件),建成了重点镇标准化监管站76个。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常年稳定在98%以上,无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2016年,全市共抽检农产品样品68.18万份,其中乡镇完成57.95万份,县级完成10.13万份,市级完成1067份,总体合格率99.9%;全市定量监测样品1514份,合格率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