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商南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市民张小民随意拿起一盒茶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这盒茶叶从2011年10月27日播种,在2015年3月4日到2016年3月4日施肥12次,于2016年4月18日采收,灌溉记录、病虫害防治记录也是历历在目。张小民说:“现在网上流传许多农产品存在问题,我们市民买的时候很不放心。实行农产品追溯机制后,我们市民也可以全程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这的确透明化。”我市已经有27家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推行“三品”包装标识317万枚,初步搭建起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信息平台,消费者扫描外包装的二维码,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用信息化手段保障农产品质量可控、问题可追、责任可究。
全市农产品监管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实现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确保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农产品收购、储运、外销等的“一对一”网格化管理,形成了有效地监测监管机制、风险评价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检打联动机制。农业部门严把生产环节关口,加强产地监管检测,食药部门严把市场准入关口,加强市场监管,工商、公安、环保等部门各负其责,建立起部门联动机制,开展全链条监管,治理突出问题,防控风险隐患。
市上实现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建立。农业、食药、工商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对规模化生产主体实行名录管理,100%实施主体责任告知制度,100%实施“黑名单”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和案件曝光力度,强化社会监督,落实质量安全第一责任。
迎来发展新机遇
2016年,农业部考评专家组对照办法逐条考核工作成效,整个考核评价由工作考核、质量安全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三部分组成,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让数据说话、让群众说了算,我市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完善的监管体系,得到了国家、社会和群众的认可,获得了一项国家级金字招牌。
丹凤龙驹寨街道办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彭书民介绍,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对于我们监管部门来说,也是一个自我加压,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创建,我们基层服务站达到机制健全、设备配齐,人员充实,制度上墙,进一步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丹凤县农业局副局长曹长峰说,我们丹凤12个镇办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155个社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已经全部建设到位,通过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树立了主体责任和品牌意识,群众也加大了农产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这对于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有巨大好处。
市农业局局长刘清民介绍,获得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市命名,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大我市农产品品牌含金量,这对于我市来说是一个机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下一步将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深化创建成果。商洛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产品品质在全国排名靠前,应该继续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促进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再上新台阶。
刘清民说,我市要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宣传推介,用好、管好这块产品质量安全的“金字招牌”,激发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和品牌意识,提高商洛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严格国家农产品质量市招牌的使用范围,对达到质量安全要求的县区、部门及生产企业,允许使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称号,促进商洛生态特色农产品提高社会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让商洛国家级“金字招牌”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