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批”见成效
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搬迁贫困户2.11万户7.7万人,其中10682户主体完工,9785户已达到入住条件。着力强化教育支持脱贫,投入各类教育资助资金4.5亿元,救助各类贫困学生48.18万人次,建设贫困镇村幼儿园11所,实施农村“全面改薄”项目58个,为贫困镇村招聘教师312名,交流轮岗教师198名。积极创新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兑现生态效益补偿金2413.8万元,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7668.7万元,聘用贫困户生态护林员3099人。扎实落实社会保障兜底,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6843万元,医疗救助资金7992.27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455.87万元,实施农村低保4.02万户10.3万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1.77万人、医疗救助4.94万人次、临时救助1.05万人次。
金融扶贫有创新
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创新,全面实行扶贫贷款担保金模式,按不超过1:10的比例扩大贷款投放,为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扶贫贴息贷款。开展互助资金担保试点,探索“银行批发、协会零售”的金融机构和互助资金协会合作放贷新模式,有效破解产业扶贫资金短缺矛盾。共建立扶贫贷款储备金2.4亿元,撬动金融信贷资金22亿元,滚动投放扶贫互助资金4790万元。与省国开行签订了《建档立卡贫困村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合作协议》,融资70亿元支持7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已落实贷款资金计划35亿元,目前到位资金15.9亿。我市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肯定,在我市召开了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现场会。围绕化解产业发展风险,与中国人保公司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后顾之忧。
驻村帮扶全覆盖
坚持脱贫攻坚驻村入户帮扶工作常态化机制,按照“四个全覆盖”的原则,即向全市98个镇办、701个贫困村派驻脱贫攻坚工作队全覆盖,市级领导带队包村脱贫全覆盖,市县区部门、单位参与精准脱贫全覆盖,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建档立卡全覆盖,在全市开展了脱贫攻坚驻村入户扶贫工作,集中组织市县区1010个部门单位,抽调市县镇3300多名机关干部,组成1010个脱贫攻坚工作队,自带被褥、自备锅灶,驻村入户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开展结对帮扶,做到群众不脱贫、部门不脱责、干部不脱钩。全市共组织1010个市县区部门单位、3.21万名干部包扶贫困村701个、贫困户16万户,投入帮扶资金4.6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552个,为贫困户办实事10.43万件。
对象管理精细化
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的通知》《商洛市精准脱贫建档立卡核查工作实施方案》等,扎实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核查工作,逐村逐户完善基础数据,健全信息台账。共识别贫困人口16.12万户49.03万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0.8万户37.15万人,低保贫困户3.78万户10.26万人,五保贫困户1.54万户1.62万人;五类特殊贫困人口14.86万人。建设了以“精准现状、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效果、精准评估”五大板块为主要内容,覆盖7个县区、98个镇办、701个贫困村的市县镇村四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动态管理的脱贫信息平台,实现了“挂图作战、按图销号”。7县区脱贫信息平台已陆续建成并运行
强化督查促落实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着力加大工作督查考核力度。针对基层干部存在的“浮躁、虚假、懒惰、扯皮”问题,在全市开展了“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活动,充分发挥党建领航作用,促进基层干部作风转变,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实行集中督查与明察暗访相结合,每月组织市纪委、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局等部门,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进村暗访的办法,对县区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各项脱贫措施推进、产业脱贫精准到户、工作队驻村入户帮扶、镇村脱贫攻坚履职等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及时通报督查结果,督促抓好问题整改,力促脱贫攻坚落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