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 敏)为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遏制非法穿越探险行为,日前,我市发布“守护秦岭生态 禁止非法穿越”倡议,呼吁全社会共同守护秦岭生态与公共安全。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兴起,部分户外运动机构及爱好者违反《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擅自组织或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开展穿越、探险活动。此类行为不仅破坏秦岭珍稀脆弱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损害水源涵养功能,还因核心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易引发山洪、滑坡、暴雪等灾害,对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耗费大量社会公共救援资源。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争做秦岭生态的忠诚卫士。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我们要深刻认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站在国家和全局的高度,严格遵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组织、不参与、不宣传、不推荐任何形式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的非法穿越探险活动。
市民游客要充分认识非法穿越活动面临的山洪、滑坡、暴雪等恶劣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可能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个人信用等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后果。珍爱生命,敬畏自然,绝不冒险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绝不进行缺乏安全保障的探险活动。鼓励市民游客前往依法依规设立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开放区域进行休闲游览和生态体验。在各类景区内活动时,自觉遵守管理规定,沿指定线路行走,爱护公共设施,不乱采滥挖植物,不惊扰伤害野生动物参观游览,不随意丢弃垃圾,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全体市民要积极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争做秦岭生态保护的监督员和宣传员,带动更多人自觉抵制非法穿越。对身边发生的非法穿越、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应及时予以劝阻和制止,并可向当地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或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机构举报。
各旅行社、户外俱乐部、网络平台等相关经营单位和组织,应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审批范围、经营规范,不得设计、推介、组织前往秦岭核心保护区的旅游和探险项目。各行业监管部门要强化审批监管,构建协同高效、信息共享的联合惩戒体系。各社会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共同营造合法、安全、有序的户外运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