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卫计行业优势,我市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实际,制定出台一系列费用减免和报销优惠政策,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新农合形成有益补充,全市医保兜底线、防大病能力不断提高。明年,我市将积极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制度的整合,实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六统一”管理。届时,全市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水平将会有质的飞跃。
落实两孩政策,让群众生养有保障
今年以来,到卫计部门咨询和查阅有关产假期限规定的人明显增多。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一部分群众特别是干部职工生育愿望较为迫切。如何确保这些人能生得好养得好,是摆在卫生计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近年来,我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以推进优质服务提质提速为核心,不断健全“三个一”领导机制,认真落实“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全市人口自增率年均控制在4‰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五年保持在正常值域范围,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口计划圆满完成,计划生育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出生缺陷是家庭幸福的大敌。为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我市从2010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农村母亲健康工程、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唐氏综合征筛查项目,基本构建起三级综合防控体系。特别是自去年以来,我市与天津滨海新区开展务实合作,在全市开展了“联合基因筛查”活动,累计筛查新生儿15291例,产前筛查9292例,无创DNA检测3890例,收到良好效果。目前,通过不懈努力,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已降至67.01/10万。
加快计生工作转型升级核心在于优化服务、提升效能。2014年,我市在丹凤、商南、山阳和镇安四县实施“养育未来”项目试点,70余名镇办计生干部作为养育师,主动进村入户指导0-3周岁孩子开展亲子活动,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此项工作受到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好评。加快妇幼机构与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整合,着力提升市县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规范实施孕产妇免费系统保健服务项目,为应对二胎生育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进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严格实行一孩、二孩登记和承诺制度,镇办便民服务大厅实现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围绕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先后开展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和幸福家庭创建活动试点,加强新老奖扶政策衔接,重点做好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帮助工作,计划生育奖扶政策保障对象累计两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