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三问”
是伟大梦想
“我做了十余年的体育管理工作,在和曾经的国力队、浐灞队业务往来中多有交流。我们为中国足球历史性打进韩日世界杯兴奋不已,也为国家队在国际大赛中的屡次失利而纠结,对国力的落寞和浐灞的南迁感到无奈,对当下足球学校难以为继和足球人口急剧减少感到深深的焦虑。”吴长龄笑着说,他甚至有一段时间因为足球而自卑,简直谈球色变。“此次看到《方案》,我从心里感觉中国足球有救了。由此我也想到了历史上的几个难题及其破解的过程:100年前,著名教育家、南开老校长张伯苓先生曾提出过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这一著名的‘奥运三问’。到了2008年,‘三问’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答案。 在40年前温饱问题是天大的难题,不是照样解决了? 30年前的人口和就业问题令人头疼,现在也已大为缓解。20年前,城镇居民住房难,到现在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今天,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党和政府支持足球,社会各方关注足球,民众热爱足球,只要认真贯彻《方案》,逐条落实《方案》,按照《方案》描绘的蓝图大胆往前走,那么,对于‘中国足球什么时间能跻身亚洲强队、国家队什么时间能在世界杯取得好成绩、什么时间能在我们国家举办世界杯’这样一个现代版的‘中国足球三问’,也是一个完全可以实现的伟大梦想。”
3到5年
培养1000名足球教练
对于足球改革,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体育类院校,西安体院也有着担当和义务 。“一千个口号不如一个行动。可以预见的是,中国足球事业的加速发展,必将对足球教练、产业开发、足球文化的普及推广、竞赛组织与裁判等诸多方面提出人才需求。作为一个专业体育大学,我们要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吴长龄告诉记者,学校目前首要任务是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校园足球培养专业教练人才。“具体目标是,通过3到5年的努力,培养1000名校园足球专业教练人才。要动员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教好足球,学好足球。要扎实做好课程强化、教师力量调配、场地设施建设,实行人力物力财力对足球教育的三倾斜,从现在的足球教研室出发,逐渐发展壮大成足球系、足球学院,把足球人才的培养作为我们学校的未来一个生长点。 ”
“万丈高楼平地起。从我们学校来讲,要从现在抓起,从小处着手,立即行动起来。”吴长龄表示,学校目前已经会同渭南市教育局、体育局三方合作,做了“3612”布点,即在当地选择3所高中、6所初中、12所小学先起步,采取“5加4”的培训模式。“由我们学校的足球专业专家教授带领高年级足球专业学生,包括研究生,定期不定期地到布点学校,进行周一到周五‘5天课余’加上周末的‘4天休息日’为期9天一轮的培训。具体来讲就是两个周末利用整个上午进行训练,周一至周五利用早操和下午四点以后进行训练,这样做的好处是体教结合,对孩子们的上课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在寒暑假培训、训练力度还可以再加大一点。这样我们进行‘近期四年、远景八年’的规划,同时也把这些布点学校作为在校学生的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