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在近两年联赛中出钱出物的村民全部上榜,多则几百元、少则几十元,还有村民捐出一箱可乐、一个足球、几挂鞭炮。
从玉湖村驱车,走一个多小时的盘山路,便是海拔3100米的文海村。没通公路之前,文海村的足球少年和松云要步行4个小时才能下山参加比赛。就是这座不足千人的小山村,却拥有两块足球场。场地当然并不标准,草皮稀疏、坑洼不平,和松云带球时除了要避开对手,还要留神成堆的牛粪马粪,但球场上,他和村民们享受足球的快乐却与城市里灯光球场上的踢球者并无二致,甚至更加纯粹。
丽江1区4县,其中古城区和玉龙县足球之风最为盛行。与足球结缘40多年的丽江市足球协会主席王建民时常困惑,“想不出丽江人为何会这么热爱足球”;他也心怀感激,能生长于这片热爱足球的沃土。在丽江市体育中心外场,十几支业余球队参与角逐的周末联赛已经让球场满负荷运转;在大山深处的球场旁,老妈妈带着孙子看乡村比赛看得入神;在街头巷尾的电视机前,大爷大妈也能头头是道品评几句犯规和越位。王建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他说:“丽江当地人以纳西族为主,对足球有特殊的感情。丽江足球的根基在基层,决不能丢了。”
少体校足球班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一直传承至今,国内知名足球俱乐部纷纷前来挖人
在玉龙县拉市乡美泉完全小学的大门外,除了校名,还另立着一块牌子,上写“体委办美泉完小足球训练网点”。意味着这里的孩子不仅拥有一块足球场地,还可以得到专业教练的培训和相关器材的赞助,而且不用花一分钱。类似的网点,玉龙县一共有22个,近期的发展目标是达到30个。
玉龙县体委办公室主任和文良介绍:“在玉龙县体育局和文化局合并之后,我们当地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由县长兼任主任。我们从2008年开始组建了体校足球队,2010年开始委派教练到各学校推广足球,几年下来,体校球员已有1000多人,在学校接受足球培训的5000多人,参与足球活动的学生1万多人。”
正在北京国安预备队效力的纳西族球员和丽龙,曾在2014年底入选中国国奥队集训,他的足球之路,始于丽江古城区白龙潭完全小学。曾经带过和丽龙的教练杨玉鹏,如今正带着40多个孩子在球场上训练,每周5次,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