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丹凤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5-11-27 08:00:05

来源:商洛日报

  本报记者 贾书章
  在丹凤恩典服饰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忙着生产服装配套部件;在陕西五谷源公司食用油生产线,一桶桶金色食用油排列整齐贴标下线;在东凤酒庄,一件件红酒陆续出厂,被送往四面八方……近日,走进丹凤工业园区,一片繁忙的生产场面。这些是丹凤县“十四五”时期引进投产的重点项目,从项目招商到实施投产,创造了项目招商落地投产的“丹凤效应”,有力地推动了该县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十四五”时期,丹凤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城乡建设步履坚实,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民生保障可感可及,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领域都取得了新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产业能级加速提升
  百亿级鱼岭抽水蓄能电站获批启动,丹宁高速丹凤段建成通车,新雨丹、朝阳动力、中天禹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百亿级产业矩阵加速形成,标志丹凤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为确保全县经济稳增长,丹凤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在质的跃升与量的扩张中同步发力。千方百计做好招商引资,组建工作专班,累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500多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0多亿元,全县招商引资实际使用内资年均增长8%以上,使用内资增速全市第一。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投产重点项目近3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争取中央和省各类资金81亿元;创新运用“六库两线一码”平台,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累计落实减税降费及退税2.18亿元,累计新增市场主体5078家,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
  丹凤加速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全县累计建成葡萄种植基地1.2万多亩,培育发展葡萄酒种植、生产加工及关联企业20多家,丹凤酒庄、葡萄星球等项目相继建成投运;成功举办三届红酒文化交流会,丹凤葡萄酒荣获中华老字号、中国葡萄酒历史文化名城等国内外奖项10多项,丹凤葡萄酒有限公司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菌药果畜”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扩产延链,累计新增农业园区4个、示范专业合作社10个,双孢菇出口创汇保持全省前列,城关供销合作社被授予“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峦庄镇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丹凤葡萄产业园、峦庄镇良种天麻产业园荣获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十四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0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41%,增速均居全市前列。新业态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全县经济发展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35.1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我们家原来住在蔡川镇留仙坪王沟的山沟里,外出到镇上有10多公里,交通不便。现在能住到县城的社区里,我陪奶奶看病方便多了!”11月18日,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凤冠社区居民张建武高兴地说。
  张建武自幼失去双亲,和奶奶相依为命,居住在几间老土屋里,生活困难。当地政府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将其纳入兜底保障对象。“十四五”期间,丹凤县优先保障农村风险监测人群居住和生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2244”机制和帮扶机制,累计纳入监测对象1151户3930人,全县无一人返贫致贫。 
  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全县投入衔接资金近20亿元,累计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242个,农村改厕2004座,危房改造981户,示范农房建设445户。采取坚持抓点示范、以点扩面措施,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2个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43个、“千万工程”示范村30个,秦岭山水乡村建设通过市级验收185个。《陕西丹凤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被央视报道,乡村振兴“五双”活动典型经验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宣传推广,棣花镇许家塬村“两万两千”做法入选全省“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扎实推进“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荣获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农村改厕后续管护示范县,武关镇、花瓶子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案例入选全市典型优秀案例。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我们是社区第六期安置居民,为了让我们能在家门口就业,社区引进了电子厂,我在厂里上班月收入2000多元,在社区生活感到非常舒心。”11月20日,在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社区,社区居民李淑霞对记者说。
  据丹水社区党总支书记徐海林介绍,为促进社区搬迁户就近就业,社区从广东引进一家电子加工厂,安置社区居民就业300多人,人均月收入2000至3000元。同时,创办魔芋加工厂,日常务工30多人,每年6—10月季节性务工100多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通过技术培训、安全培训、农民工合法权益培训,社区年劳务输出2000多人,人均年收入4.5万元,丹水社区也被认定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十四五”时期,丹凤县高效落实就业政策,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通过引进创办社区工厂、劳务输出、劳动技能培训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34万人。“丹凤厨工”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春风行动”点对点劳务输出工作被央媒报道。
  丹凤县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县级医疗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县医院、县中医医院顺利完成搬迁,竹林关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成投用,江南医院开工建设,与西京医院、省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关系进一步强化,建成96个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十四五”期间,全县医疗保障报销259.38人次,报销医药费15.26亿元,有效解决了全县人民疾病医保后顾之忧。
  另外,丹凤县扎实开展公共文化补短板工程,组织群众文化活动300多场次,积极举办全国航模公开赛、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全运会女排青年组资格赛等精品特色赛事和群众体育赛事100多场次。丹凤县荣获“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县”称号,铁峪铺镇被评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