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花溪弄景区观赏麦秆画作品
盛夏时节,洛南县花溪弄景区里热闹非凡。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充满了烟火气。各色非遗项目给花溪弄景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吸引着游客的目光。近几年,花溪弄景区联合县文化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积极引进洛南麦秆画、剪纸、大漆工艺等非遗项目,为景区注入了鲜活的动力,也让非遗在游客的体验中焕发光彩。
7月2日,记者走进花溪弄景区,漆艺坊里,大漆工艺的传承人正耐心地教游客制作非遗漆扇。大漆工艺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成品,让游客惊叹不已。游客在亲身体验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也对非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沿着街道往里走,剪艺坊里洛南剪纸传承人汪淑芳正用她那灵巧的双手,将普通的卡纸剪成形态各异的动物形状。看似简单的操作,蕴含了汪淑芳多年的心血和技艺。洛南剪纸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洛南的历史文化。
而在另一侧小屋内,近百幅洛南麦秆画作品同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卢晨晨正兴致勃勃地挑选麦秆画作品。“这是我第二次过来购买麦,准备送朋友一个特别的礼物。”卢晨晨笑着说。洛南麦秆画传承人王聪芳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制作麦秆画,之前是在家里制作,然后托朋友邻里口口相传进行售卖,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前两年进入景区后,生意好了不少,还收了徒弟。”景区为洛南麦秆画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销售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一独特的艺术作品。王聪芳介绍,麦秆画以麦秆为原料,经过熏、蒸、漂、染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目前,她的作品不但在省内受欢迎还销到了河南等地。
花溪弄景区行政人事总监贺彦毓介绍:“近年来,为了助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与洛南县文化馆等单位合作,找到了洛南县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景区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工作场所,售卖场所。这一举措不仅给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创作和销售环境,也让非遗在景区中得到了更好的展示及传播。”
今年以来,景区推出了“非遗魅力洛南——洛南县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等多个与非遗相关的主题活动,邀请洛南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通过现场制作、展示、讲解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人深入了解非遗的内涵。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提升了洛南县的知名度。
“非遗项目的引进,促进了咱们本地旅游业的繁荣,游客在欣赏非遗的同时,也会购买相关的非遗产品,为本地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贺彦毓表示,未来景区还会积极开展更多的非遗活动,例如,非遗讲座、培训课程等,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掌握非遗技艺。同时,景区还将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将洛南县的非遗推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