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卫锋)今年以来,洛南县紧扣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围绕重点群体,搭建载体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加大技能培训,落实政策举措,扎实推进“就业帮扶到农户”行动,多方引导和帮助更多群众外出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截至7月底,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6万人,创经济收入8.73亿元;实现就近就地就业2.9万人,增加务工收入3.04亿元。
健全包抓体系。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结合“到群众中去”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就业帮扶到农户”行动,组建工作专班,由县人社局牵头负责,实行6名科级领导包抓16个镇(街道)和业务干部包联重点村机制,全面摸清劳动力状况和群众就业意愿,定期研判就业工作,制定就业帮扶计划。同时,依托村级劳务工作站,组建就业帮扶小分队,深入农户家中开展“一对一”摸排,建立就业信息台账,确保就业帮扶精准到人、不留死角。
拓宽就业渠道。围绕破解群众“就业难”问题,深挖本地岗位,对接市县重点用工企业、产业园区、在建工程项目收集用工需求8000余个,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招聘活动43场次,提供就业信息3800余条,保障重点企业用工650余人。持续拓展外部市场,积极与南京、广州等地建立劳务协作关系,组织“点对点”劳务输出30余批次,为江苏等地输送务工人员2200余人。结合脱贫劳动力就业意愿,开发保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三无”劳动力就业5145人,确保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开展技能培训。以提升群众就业技能为抓手,围绕“洛南手工”劳务品牌打造升级,对接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联合全县19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深入村组、农户了解群众就业和培训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养托育、手工非遗、艾灸足疗、豆腐加工、家政服务等专业技能培训,帮助更多群众掌握一技之长。目前,累计组织各类就业技能培训68期2730人,85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落实帮扶政策。持续健全政策机制,制定细化稳就业促增收30条措施,面向广大劳动者积极宣传交通补贴、技能培训、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就业见习等政策,鼓励更多群体就业创业。建立就业监测预警机制,对失业人员、脱贫不稳定人口等重点群体提供岗位推荐和跟踪服务,不断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1214万元,安置大学毕业生就业见习21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1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55万元,带动群众就业1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