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加强应急处置能力、监管队伍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全面提升药品监管能力建设。
商南县加强舆情监测和处置,紧扣“评估、监测、分析、处置”四个环节,进一步梳理细化监测重点,丰富监测渠道,拓宽监测领域,加强上下配合、部门协同,提升应对处置实效。强化舆情线索核查,坚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统筹把握舆情处置时效性,及时反馈处置结果,重大舆情处置要请示县委、县政府,严防因处置不当引发次生舆情。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和应急培训,不断提升“两品一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商南县选择基础好、运行规范的药械经营企业作为执法人员实训基地,建立县级药品师资队伍,提升培训实效。组织实施全县药械化检查员强基工程和层级提升计划,有计划地推荐参评省级检查员。持续推进全县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县、镇(街道)药品监管人才队伍的统筹指导。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全县专兼结合的药品检查员队伍,完善检查员考核评价机制,实行检查员全县统一调派使用。持续加强镇(街道)药品协管员、村级药品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协管员信息员聘任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协管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业务培训,采取理论培训、实践锻炼、跟班学习、模拟演练、技能比武、案卷评查基地实训等形式,通过线上线下分级分类开展药械化监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监管人员执法水平和能力。加强执业药师队伍管理,促进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商南县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推进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与省局、市级相关部门的监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监管数据共享共用。开展信息化监管能力培训,全面应用省药监局综合业务系统和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开展行政许可、日常监管、监督抽检、专项整治、稽查办案、信息化追溯、通告公告政企互动、普法宣传等业务,实现行政许可“一网通办”、执法监管“一网通管”,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充分发挥大数据风险预警和评价分析作用,提高药品信息化监管水平。深化追溯体系建设,按照省市药品信息化追溯部署要求,在做好重点品种和医疗机构试点信息化追溯工作基础上,逐步推进全品种、全链条药品追溯工作,实现药品闭环管理,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可控。全面推进执法文书电子化、稽查执法信息化、办案过程可追溯,向智慧监管要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