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商南县

商南打造丹江流域生态保护样板

2025-11-18 08:00:11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兀 琦)近年来,商南县立足“秦岭南麓生态屏障”定位,将丹江流域(商南段)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与民生工程,通过精准控污、柔性修复、兴水增效、全域布防四大核心举措,系统性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让丹江流域成为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生态样板。
  商南县构建起“立体化监测+全链条治理”的控污体系,确保丹江水质持续稳定。在巡河监管方面,创新建立三级巡河制度,1696名巡河员常态化坚守一线,实现流域河道巡查无死角;同时,借助科技赋能,在丹江沿线关键点位安装43个高清摄像头,构建“人防+技防”的立体化监管网络;在污水治理领域,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构建城乡全覆盖的污水处理体系。
  商南县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推动丹江流域从“水清”向“岸绿、景美、生态优”的深度跨越。围绕河流健康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提升、湿地生态修复四大重点,为滔河、清油河等14条河流建立完整的健康评价体系与动态档案,精准掌握河流生态状况;创新建立“河长+法检两院院长”联动机制,将司法力量融入生态保护,严厉打击破坏流域生态的违法行为;持续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通过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建设等措施,改善河流生态廊道功能;针对水土流失问题,采用修建梯田、种植水保林、布设截排水沟等综合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与水土保持水平。其中,清油河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成功获评“省级幸福河湖”,成为流域生态修复的典范。
  商南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丹江流域优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好水”向“好产业”转化。借助滔河、清油河等流域丰富的冷水资源,商南县大力发展冷泉鱼养殖产业,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培育中华鲟、虹鳟鱼等特色鱼类品种,年产各类特色鱼类100多万尾,渔业产值超6100万元,让“冷泉水”变成了“富民水”。此外,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绿色贷款、生态补偿等政策工具,进一步拓宽生态价值转换通道,让生态保护成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为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商南县从监测预警、源头防护、应急处置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在监测预警方面,在丹江及其主要支流科学布设35个监测点位,实现水质指标实时监控、动态预警;在源头防护方面,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对流域内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开展水源地、入河排污口专项执法,从源头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在应急处置方面,商南县在莲花台水库建设锑浓度异常应急处置设施,在过风楼镇、县河水库等地储备活性炭、絮凝剂等充足应急物资,细化“监测预警—物资调运—现场处置”全流程应急预案,确保突发环境事件1小时响应、2小时处置。
  通过多举措精准发力,商南县不仅筑牢了丹江生态屏障,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让生态红利持续惠及更多群众。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