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 蝶

传明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天麻切片加工厂内,工人正在晾晒天麻。
“我在这里购买天麻饮片已经八九年了,这里的天麻饮片天麻素含量高,很受市场认可。我今天要先拉10吨回去。”11月6日,来自河北保定的客商张占杰,在商南县传明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天麻切片加工厂内,一边查看饮片品质一边笑着说。这位常年在安国中药材市场经营的老客商,用持续多年的采购行为,印证了商南天麻饮片的市场竞争力。
张占杰口中的优质货源地,正是清油河镇最大的天麻切片加工厂——商南县传明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天麻切片加工厂。走进位于清油河镇清油河社区的厂房,一股天麻的清香夹杂着热气扑面而来,刚蒸煮好的天麻色泽鲜亮,工人分工明确,清洗、分拣、蒸煮、切片、烘干等工序紧张有序推进;厂房深处的开阔区域,打包整齐的天麻饮片堆成小山,等待发往各地市场。
“今年我们加大了投入,镇政府也支持了200万元,专门用于厂房改造和生产流水线设备采购。”传明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祝传明难掩喜悦,“新设备能实现清洗、分拣、蒸煮全流程自动化,效率能提升不少,下周就可以运回来安装调试了。”
设备升级的底气,源自产品品质的硬核支撑。今年8月25日,该合作社生产的天麻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核,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而这份认可的背后,是祝传明深耕天麻产业12年的坚守与突破。
今年49岁的祝传明是土生土长的清油河镇人。2012年,他踏入天麻种植行业,最初只能靠售卖天麻原品盈利。2016年,他带着自家产的天麻跑市场时发现,商南产的西路麻虽品质优良,但因个头小、形状不规则,市场售价始终上不去。一次在安徽亳州的考察中,当地天麻切片售卖的模式让他眼前一亮,切片不仅能掩盖卖相缺陷,还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带着这个想法,祝传明从租用小厂房起步,一步步摸索切片、烘干技术。2020年,他终于建成了现在的标准化加工厂。恰逢新药典将天麻素含量作为药用品质核心指标,而商南天麻天生具备天麻素含量高的优势,切片加工后更是“锦上添花”,迅速从“滞销品”变身市场“香饽饽”。
“现在,加工厂的天麻饮片每年产量至少有100吨,产值2000万元左右,主要销往安徽、湖南、四川、云南、河北等地的中药材市场。”祝传明说,针对市场需求,他还设置了七八个天麻收购点,形成了辐射周边的原料采购网络。
产业发展的同时,祝传明不忘带动乡邻共富。他精准对接海拔高、适宜天麻种植的清油河镇团坪村、清油河社区,引导群众发展天麻种植,并每年为两个村集体分红共计9万元。加工厂及各收购点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61岁的脱贫户汪九凤就是受益者之一。“我在厂里干了6年,一天能挣100元,中午还管饭,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特别满意。”汪九凤说。
“能把咱商南天麻的好品质做出来、卖出去,还能带着乡亲们一起挣钱,我越干越有劲儿。等新设备投用了,我们还要提升产品标准化水平,拓宽销路,让更多人知道商南天麻的名气,让致富路越走越宽!”祝传明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