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周慧婷)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山阳县分局围绕“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三大方向,推动生态环境监管模式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推进执法标准化,筑牢监管执行力基础。持续提升执法监管的规范性与主动性,严格按照生态环境执法程序与标准,构建起从“现场检查、调查取证、处罚程序到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机制,实现各环节无缝对接。今年以来,已完成企业环境检查200多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9起。
借助智能化举措,提升环境执法效能。以智慧执法为导向,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执法机制,在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基础上,借助在线监测系统和无人机空中巡飞,对排污单位及水、气自动监测站点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拓展执法覆盖范围,解决生态环境执法中存在的监控盲区、取证难等问题,提升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精准识别与处置能力。
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执法与服务相融合。坚持“因企施策、精准监管”,结合企业排污水平、环境风险评级和环保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对纳入环保正面清单的4家企业实行公示并动态调整,实施“无事不扰”式监管,通过降低检查频次进行正向激励,切实为企业减负。同时,强化对企服务与政策引导,精细化执法在提升监管效能的同时,也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