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些承包费用属于村集体资金,为什么没有上缴村集体经济账户?”近日,商州区纪委监委在某村检查发现,该村集体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随后展开调查,查明该村存在坐收坐支集体资金的问题。最终,该村时任村委会主任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从查处的案件来看,村集体财务管理不规范、集体土地监管不到位、合同管理不规范等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商州区纪委监委加强类案分析,深入查找背后的薄弱环节、制度漏洞、廉政风险点,通过提醒、督办等方式,推动相关部门排查整治“三资”管理问题20个,建立健全制度机制2个,进一步规范村组财务管理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农村集体“三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商州区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坚持查改治贯通,靶向施策、系统施治,坚决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我们在全面起底近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问题线索基础上,综合研判日常监督、信访反映等情况,筛查出一批重点问题线索。”商州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纪委监委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综合运用“日调度、周研判、月报告”工作举措,加快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节奏,对发现的问题线索,通过领导包案、提级办理等方式深挖彻查。今年以来,农村集体“三资”领域共立案5人,查处4人。
此外,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能,督促区农业农村局依托“陕农经”平台,持续健全集体“三资”监管体制机制。截至目前,“陕农经”平台累计录入资产数据2792条,资产价值1.93亿元,线上审核村级财务支出311笔,支付6480万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逐步信息化、规范化、透明化。
(商州区纪委监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