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柞水县

在绿水青山间逐梦前行

2024-01-08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记者 巩琳璐 王天彤

  碧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流、连绵的青山……1月初的商洛大地,无论置身何处,都能从河风湖韵、绿脉交织中欣赏“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切身感受到商洛近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应有之义,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回顾2023年,我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牢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在治山理水上下细功夫,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文明跃升轨迹看得见、摸得着。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书写发展新篇章

  远眺见山,近听闻水。走在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的乡间小路上,古树环绕、屋舍俨然,一幅幅生态美、乡村兴的秀美画卷正徐徐展开。而这画卷般的美景背后,是我市重拳出击整治秦岭“五乱”,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持续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果。

  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坐落在秦岭南麓腹地,紧依牛背梁风景区,是近年来我市新兴起的休闲避暑地之一。“过去村子里有不少违建宾馆,村口还有很多杂乱无章的小摊,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朱家湾村村民赵承华说,“如今,这些问题在秦岭‘五乱’整治工作中都得以根治。”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县牛背梁考察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市是陕西唯一全域处于秦岭腹地的地级市,当好秦岭卫士,既是政治责任,也是使命担当。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商洛人民始终牢记于心。

  2023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学习贯彻《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会议、秦岭保护委员会会议、秦保联席会等会议30多次,举办交流座谈会、研讨会、培训会等10多次,精心组织开展“4·20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系列活动,市级领导深入一线开展督导调研、执法检查工作40多次,高位推动《条例》贯彻实施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对县区党委、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商洛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考核办法》,建立了纵横贯通、一体推进的共建共治工作机制,形成了党政同责、市县联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坚持“零容忍”态度,深化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的“双查”机制和五部门快查快处工作机制,重拳整治秦岭“五乱”。同时,以国家和省环保督察反馈、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对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面排查、狠抓整改,整改备案率保持全省前列。

  我市持续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修编出台《商洛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修订污染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等8个市级专项规划和8个县区实施方案,形成了“1+8+8”秦岭保护规划体系。依托西商融合协同发展相关机制,与西安市签订了《共同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书》,携手共抓秦岭保护和治理。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常态化检查巡查和明察暗访、“三色督办单”、有奖举报、媒体曝光制度,实现对县区督查暗访常态化、高频次、全覆盖,倒逼责任落实。强化资金保障,市、县区设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全力以赴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护好蓝天碧水净土 绘就生态新画卷

  漫步商洛城区,蓝天白云、青山环绕;置身商洛乡村,空气清新、群鸟啼鸣。一幅天蓝、水碧的冬日胜景映入眼帘。这幅绿水青山绘成的生态画卷,既凝聚着商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我市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频频光顾的蓝天白云,一览无余的通透视觉,清新舒畅的新鲜空气……对于商洛市民来说,这已司空见惯。2023年,我市大气环境质量再拔头筹,一组数据直观显示蓝天保卫战的成效: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一,优良天数达334天,持续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

  “如今,看到蓝天白云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环境也越来越美了。”说起现在的空气质量,市民张女士赞不绝口。

  无愧青山、不负绿水、守护净土。2023年以来,我市举全力抓治污优生态,聚合力抓监管护生态,蓄内力抓整改守生态,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出台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水平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

  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国务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和省、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严格落实定期调度、督办交办、部门联动等工作机制,强化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和秋冬季大气治理攻坚,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持续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行动,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全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碧水保卫战要促进“人水和谐”。为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我市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一断一策”精准治污,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等专项治理,加强城乡污水收集处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截至2023年底,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为优,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划标准,丹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净土保卫战重在强化污染风险管控。为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我市建立《商洛市2023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与修复,强化固体废物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危险废物、重金属污染治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稳定。截至2023年底,我市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0.1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5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转化生态价值 绿水青山成为发展新优势

  每逢节假日期间,商南富水镇的万亩茶海公园一片欢声笑语。游客们沿着茶园蛇形盘山路前行,一山一凹,一沟一壑,四处云雾弥漫,茶山连绵,绿浪似海,目之所及皆是赏心悦目的风光。茶园的美景,茶叶的沁香,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冬天天气好的时候,在富水镇茶园小木屋里晒晒太阳、喝喝茶,非常惬意,只需要在门口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进去,里面开水、茶叶、空调一应俱全……”游客王先生说。

  近年来,商南县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殷殷嘱托,充分挖掘生态优美、环境优良的禀赋,重点打造茶产业康养示范园、东部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西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南部高山云雾茶产区“三园一区”,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利国富民的生态经济,加快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打造了茶旅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商南县打造的“秦岭最美生态茶城”只是我市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之一。我市围绕做好、做强、做大绿色产业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依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谋篇布局,加快推动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取得积极成效。

  商州区生态治理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成功进入国家EOD项目库;洛南县人民法院审理宣判全市首起“碳汇费”环境资源案;丹凤县建立实施GEP考评机制,16.35万亩碳汇开发项目稳步推进;商南县组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金融e站,建立支农、支小贷款绿色通道,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镇安县成立全市首个生态资产管理公司;柞水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入选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基地,朱家湾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从乡村到城市、从河流到山峦、从农业到旅游业……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生态保护带来的变化愈加明显,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为我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写下生动注脚。

  发展林业碳汇是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市第一批林业碳汇开发总面积7.8万亩,已经完成了调查摸底、碳汇经营权流转、碳汇产品包装,正积极推进上市交易;第二批以市区城周绿化、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以及飞播造林等林业生态修复工程中人工造林地块为重点,正进行资料收集、数据核对和包装开发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国内林业碳汇CCER项目正式开放后迅速实现交易;第三批将以其他符合条件的造林项目和地块为主,全面挖掘资源潜力。

  近年来,我市紧扣绿色循环发展,大力推进工业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一手推进矿山规模化、绿色化、延链化、安全化、数字化“五化”转型,把矿产品转化成新材料、新化工、新能源、新高科技产品;一手抓尾矿资源“吃干榨净”综合利用,着力打造新材料、绿色食品和健康医药等“3+N”产业集群。商州岭南佳泰、洛南鑫磊恒达等尾矿利用企业发展壮大,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洛南县环亚源产业园以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聚集43家企业和研发机构,建成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生态岛”,年处理危废40万吨、减碳3000万吨以上。我市“循环+变废为宝”模式,为资源型地区特别是矿产开发集中区域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板。

  建立健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两山”理念、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我市也是全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省两市”试点之一。目前,全市共建设了73套北斗通信区域站、30个负氧离子站、2个综合生态观测站、2个温室气体站、2个水域和农田生态监测站,气候生态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围绕服务“双碳”目标愿景实现,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制定并申报了地方标准《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全市生态产品数据“一个库”管理,生态产品价值一个度量标准、一个信息库、一个展示平台、一键自动核算,有效破解了“度量难”问题。

  围绕打造“3+N”产业集群,我市启动8个抽水蓄能电站集群建设,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并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称号。

  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营城逻辑,也是市民生活幸福感提升的重要途径。往事作序,我市站在新的出发点上,绿色发展的恢宏蓝图正徐徐铺展。

  • 相关阅读
  • 柞水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本报讯 (通讯员 杨园沁 程 超)1月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名单,柞水县榜上有名,系全市唯一入选县区。   近年来,柞水县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为契机,大力...

    时间:01-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