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心悦)近年来,柞水县加大应用无人机等新技术的力度,改变传统调查依赖“人工踏查+样地实测”的老方法,使用“空中作业+数据处理”新技术,推动林业调查向“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升级。
柞水县应用无人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做到快速掌握“家底”,提升数据精度。森林资源调查的核心是获取树种、面积、蓄积量、郁闭度等关键指标,无人机可通过“宏观普查+微观采样”结合的方式,在树种识别与分布、森林面积与郁闭度测算、蓄积量估算等方面优势明显。
柞水县应用无人机开展林业灾害监测与防控,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降低损失。林业灾害是林业管理的重点,无人机在森林防火日常巡查时快速扫描森林,识别异常高温点,及时预警潜在火情,避免火灾蔓延。病虫害监测方面,无人机可通过分析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快速识别病虫害感染区域,并标注感染程度,实现精准施药。在乱砍滥伐监管方面,通过“定期无人机航拍+历史图像对比”,可快速发现新增砍伐痕迹,结合GPS定位,精准锁定违法砍伐位置,为林业执法提供证据。
柞水县应用无人机开展生态修复与古树保护,做到精细化管理,助力可持续发展。无人机可定期航拍造林区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统计存活苗木数量,及时发现长势差的区域,指导后期补植或施肥管理。可生成古树的三维模型,精确测量树干直径、树高、冠幅,跟踪生长变化为古树复壮提供科学依据。无人机调查产生的图像、三维模型、光谱数据可导入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数字森林”平台,为科学制定森林经营方案,合理划分林业保护区,准确评估生态效益提供有效支撑。
柞水县林业局聘用具有无人机、ArcGIS等专业技能人才5名,为下属单位及相关业务股室配备无人机7架、平板电脑28台,安装了林业外业信息采集系统、PS、ArcGIS等软件,先后举办全县林业系统秦岭北麓项目技术培训、国土绿化项目落地上图操作培训、绿化项目管理和技术培训、无人机影像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操作培训8期300余人次,初步实现了林业调查“空中作业+数据处理”的技术革新,有效解决了传统调查效率低、精度差、风险高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