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春苗)近年来,柞水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全面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努力打造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精致城市。
完善基础设施,筑牢发展根基。以城市体检为抓手,扎实开展系统问题排查,积极推进立体化城市道路交通网建设,优化路网结构,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推动立体停车和智慧停车场等设施建设,优化排涝设施布局,建成3纵5横34条街巷的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显著提升了城市排水能力。有序实施规划建设,加强重大工程建设统筹,持续开展架空线缆落地和“多杆合一、多牌合一、多箱合一”治理,全面更新维护路灯、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确保城市亮丽整洁。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电力杆线237公里,新建5G通信基站171个。
提升生活环境,塑造山水宜居城市。聚焦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推动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垃圾大清理、死角大整治、违建大拆除、秩序大规范活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推进分类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构建城镇绿道网络体系。通过充分利用县城边角地、待建地、拆迁地,改造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微公园,着力打造5分钟健身圈、10分钟公园圈,全县已新建口袋公园、休闲广场等29个,让群众真正体验到“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活环境。
推进老旧片区改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序推进老旧危房消险翻建,大力开展违建拆除、垃圾杂物清理、路面修补、停车位新建等工作,在汇生源小区改造中,共拆除老旧库房6座,新增电动车停车棚1处、智能充电桩3组30个、车位11个,系统推进老旧小区水电暖管网改造升级,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实施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行动,完善休闲健身、停车充电等便民设施,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同时,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通过加强城市风貌审批管理,保留城市记忆,让居民“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