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池莉被圈内奉为经营标杆:有6个能干助理
作为中国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池莉的“品牌运营”一直被圈内许多作家奉为标杆。昨日,池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风趣地说:“我的各项事务乱得就像一锅粥,所幸我在全国各地有6个能干的助理,我才能把这锅粥给熬好。”
池莉的6个助理,分别负责她的版权事务、影视改编、法律事务等等,他们彼此并不认识,却都在共同帮助池莉打理事业,“没有一个人能够全权负责我的所有事务,每件事情还是得由我自己拍板,所以我更习惯于将他们称为助理,而不是经纪人。”
池莉还透露,女儿吕亦池接管了自己的海外版权事务:“海外版权事务特别繁琐,正好女儿在英国留学,就很放心地把这摊事情交给她了。现在我的海外版权是由一家海外公司和我女儿共同打理,他们做得不错,我的书在法国卖得挺好。”
海外大牌经纪人
能凭几页纸,索要数百万美元版税
“在欧美等出版业发达国家,约80%的大众图书都是通过经纪人来代理的,知名经纪人的收入相当可观。”昨日,北京新经典文化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欧美国家,出版商要想取得一位知名作家的版权,就必须先过经纪人这一关。这些作家经纪人相当专业,大到帮作家调整写作思路,以符合市场需求,小到帮作家确定一部作品的具体电子版权价格。
有资料显示,知名作家经纪人约翰·布洛克曼代理的《EQ》风靡全球,他本人的名声也远远超出了作者尼尔·高曼。据说,布洛克曼可以凭借几页纸的写作提纲,向出版商索要数百万美元的版税,并且“霸道”地让对方在几分几秒内做出答复。
教材多年来吃“免费午餐”,教辅随意删改作者文章
教材教辅侵权,作家讨薪难
要不是近日《教科书使用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很多作家和著作权人还不知道作品被选入教科书是应该领取稿酬的。按照历年“文章免费进教材”的惯例,大量出版社不愿意支付给作家稿酬,多数作者被“欠薪”。而在教辅市场,作者们被侵权则更甚,不仅文章被删改,甚至没有署名,很多作者根本不知道被侵权。这些乱局,随着法律法规的出台及作家维权意识的增强将会得到改善。
出版社所选作品 多是“免费午餐”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是负责全国报刊转载和教科书汇编文字作品等“法定许可”稿酬的唯一法定收转机构。日前,该协会代转了作家孙建江从教科书中所得的稿费,孙建江的4篇作品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从2010年至2012年,3年的使用费共计1800元。孙建江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不是这次收到稿费,恐怕我还不知道有人用了我的作品,但出版社给了我稿费却没有给我样书。”
为何出版社不愿支付作家稿酬呢?张洪波告诉记者,编写教科书属于“法定许可”,即可以先选用后支付报酬,但是很多出版社的版权法律意识不强,从不会主动寻找作者。由于出版社没有主动公开教科书选用作品的篇目,导致相当数量的作者在作品被选用后并未获得稿酬。当然,也有出版社以支付稿酬导致成本上升为由吃“免费午餐”。针对这个问题,张洪波认为出版社以成本高为由不支付作者稿酬是不合逻辑的,况且稿酬在教科书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
与寥寥无几的已支付稿酬相比,是教材出版的庞大体量。根据2011年的数据,全国共出版课本78281种,其中初版25944种,重版、重印52337种,总印数34.40亿册,定价总金额为330.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