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成本 让作家维权“卡脖子”
与教材市场的“欠薪”相比,教辅市场的侵权更厉害。童话作家野军就在微博上透露,《小学语文课本读本·阅读的翅膀》和《小学生课外提速度训练》分别收录了他的作品《还童石》和《荷叶船》,但是出版方和图书主编均未和他本人联系过,希望得到维权。
张洪波称,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已得到老舍的著作权人舒乙和作家刘墉的授权,帮助这两位作家“讨薪”。其中著名作家老舍是被侵权比较严重的,因为老舍的文章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常客”,也是各类教辅书的常选篇目。“舒乙明确表示,选用了老舍作品的教辅书,没有取得过他的授权,更没有任何教辅书向他支付过稿酬。”
有类似遭遇的还很多。据一项统计显示,某出版社出版的200多种教辅图书,文字作品超万篇,涉及作者约4000人,多数作者未获得稿酬,且其中1000多篇文字作品没有作者署名,很多外文作品的译文也没有译者署名。
教科书出版单位 应受到约束
对于出版社不愿意支付作者稿酬,或者稿酬过低的问题,即将出台的《教科书使用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或可成为有效的保障。《教科书使用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教科书稿酬进行了提高,规定教科书汇编者支付报酬的标准是文字作品千字300元,美术、摄影作品每幅200元等。张洪波认为,此次《教科书使用作品支付报酬办法》要落到实处,首先要确保作者的知情权,“如果连自己的作品选进了教科书都不知道,就根本谈不上向出版社主张获酬权了。”
近来文着协也建议,应赋予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检查教科书编写、出版单位支付稿酬情况的权利,教科书编写、出版单位应定期将教科书入选的篇目、目录(标题、作者等)向管理文字、美术摄影、音乐等作品和录音制品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备案,相应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当及时公告。同时,建议将各教科书编写出版单位执行著作权法的情况纳入出版社年检范围,给予约束。(新华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