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54年《庵堂相会》(左)筱爱琴饰金秀英、(右)沈仁伟饰陈宰庭 |
![]() |
《心有泪千行》(左)陈瑜饰冬林娘、(右)顾奇军饰心梅 资料图片 |
“东方升起骄阳,照耀无边海疆。听那大海欢唱,卷起豪情万丈……”12月13日,新编大型历史沪剧《邓世昌》在上海逸夫舞台上演。一个120年前的故事,一个120年前的人物,以鲜活新颖的艺术形式再一次呈现出来,依然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虽然已经数不清听过、唱过多少遍了,但每当这铿锵的旋律响起,我和同事们依然感到热血沸腾、豪情万丈。这既是我个人圆了一个艺术梦,也是 上海沪剧院集体完成一次现实题材的中国梦、爱国梦。”上海天平路一幢不起眼的小楼,上海沪剧院就藏身于此。谈及当天的演出情形,茅善玉依然难掩激动。
前有1962年由李默然老师主演的电影《甲午风云》,“金刚怒目”的邓世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又有同年上海沪剧院排演的大戏《甲午海战》,丁是娥的“祭海”唱段在沪剧迷中流传甚广。重新创排一出历史正剧,用沪剧讲述120年前的故事,观众会买账吗?
身为上海沪剧院院长,也是剧中主演之一的茅善玉说,尽管有质疑、有反对,但她和同事们都下定决心要排这出戏。“对上海沪剧院来说,在每一个 重大历史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优秀传统,这也是沪剧与生俱来的传统。”在茅善玉看来,正因为此,生于田间地头的沪剧才能走进都市生活,紧 贴时代脉搏,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沪剧从来就是扎根生活表现生活
沪剧,发源于吴淞江和黄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是上海本土特有的地方戏剧种。从早期的花鼓戏、本滩、申曲,到1941年定名的当代沪剧,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