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反复征引,《尚书》所体现的各种文化主张、政治谋略、法治观念乃至军事思想,多被执政卿大夫阶层吸收融汇,深入地贯彻到社会实践中去了,对中国社会影响极为深远。
春秋时期的执政卿大夫们通过对《尚书》的学习、引用和阐释,继承和发扬了三代以来形成的以德和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并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导精神方向固定了下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正是在这些执政卿大夫所创造的文化氛围的笼罩之下,孔子及其后继者的儒家“仁政”观念才得以形成;而法家、兵家等若干文化流派,也多受惠于这种围绕着《尚书》学所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实际上,战国时期以“士”为主体所开创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众多的精神基因也来自春秋时期执事卿大夫所开创的包括“《尚书》学”在内的大量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