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谁是轴心时代文化突破的主体

谁是轴心时代文化突破的主体

2014-12-23 10:24:48

来源:光明日报 傅永聚

  雅斯贝斯在《智慧之路》中认为,公元前八百年至前二百年是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在此一时段整个人类精神不约而同地获得了飞跃。中国文化的转折点在春秋时期,标志是孔子和老子的出现。雅斯贝斯的这一观点充满了真知灼见,早已为文化界普遍认可。现在的疑问是,为何春秋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是谁?真如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是由一批横空出世的“士”引爆了这次文明突破吗?

  殷商、西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央王朝拥有绝对的文化主导权,掌握知识的祝、卜、史、宗等“王官”环绕在最高统治者身边为他服务。在浓重的神巫色彩的笼罩之下,春秋以前文化观照的核心其实是“治政”之术。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那时渐次生成,如对祖先的崇拜,对象征性仪式的重视,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等。春秋时期,文化下移,形成了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春秋时代的主题是诸侯争霸,国力强盛与否成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如此严酷的形式之下,各国的执政卿大夫都拼命汲取前代的政治经验和统治智慧,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尚书》《诗经》《周易》等典籍受到重视。“王官之学”于贵族阶层普泛化,迅速变成了执政卿大夫阶层的思想武器。

  那时的执政卿大夫阶层无论是讨论国事还是进行外交,都要对这些经典随时加以征引。从《左传》和《国语》对《尚书》援引的内容看,主要是围绕着“礼”展开,落脚点在“德”。在春秋时代的执政卿大夫看来,要想维持国家稳定,就要维护等级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使民”;维护秩序的方式是“礼”,以“礼”行“政”,才能保持和谐的局面;而要维护“礼”,就要落实于“德”,没有“德”的维护“礼”就难以生根,难以延续。《左传·庄八》中鲁庄公引用《尚书·夏书》中的一句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为政者有了“德”,民众就会顺从,而让民众听从指挥,才是政治成功的根本。当然要做到“使民”,对统治者要做出若干规训。在《尚书》中“德治”思想已经萌芽,在春秋时期这一思想被执政卿大夫阶层反复言说、探讨和深化,并贯穿到政治实践之中,逐渐变成了贵族阶层的文化无意识。春秋时代,《诗》被纳入到“礼”的范畴之内。无论是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还是在外交场合,执政卿大夫经常要用《诗》来隐曲地表达,“不学《诗》,无以言”。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尚书》还是《诗》,都是当时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既是政治文化的思想资源,也是藉此发展政治文化的跳板。“礼”是春秋时期最为核心的文化概念。“春秋五霸”明明是比拼武力,却还要打出“尊王攘夷”,因为“尊王”才合乎“礼”。

  春秋时期还是中国文化走向世俗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小雅·雨无正》上就说:“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周。”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某些统治者表现出对“天”的怨恨和质疑。春秋时期中央王权更为衰落,很多人开始认识到所谓的“天命”“帝”或“上帝”的支撑有点靠不住,宗教文化开始动摇,现实世界受到更大关注。而春秋执政卿大夫更自觉地关注的焦点从“天”上移到“地”上,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现实统治智慧上,因此政治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些执政卿大夫包括楚国的申叔时、椒举、令尹子文、老子,晋国知武子(知罃),齐国的管仲、晏婴、陈文子,卫国的石碏、蘧伯玉,宋国的向戌,郑国的子皮,鲁国的臧僖伯、孟僖子、季武子、孟献子、臧文仲、孔子、季康子、曹刿,等等。儒家的那些基本文化观念都已经形成了,只是在春秋末年孔子出现以后,通过《论语》以及《春秋》把这些观念加以明确化、固定化和理论化;特别是引入了“仁”学观念,为“礼”文化找到人性基础,为“礼”文化的合法性提出了非常有力的证明。可以说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集大成者。

  • 相关阅读
  • 李冰:在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2月19日)□李 冰同志们: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系统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论,向广大作家艺...

    时间:12-23
  • 《纪念白求恩》发表75周年座谈会举行

      本报北京12月22日电 (王君平、王继荣、罗国金)纪念《纪念白求恩》发表75周年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座谈会由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白求恩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国防大学、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军...

    时间:12-23
  • 读《人民文学》“军事文学专号”

      几千年延绵不绝的华夏文明,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战争、军旅篇章,或如《诗经》战争诗曲微意深;或如《楚辞》写英雄气短,抑扬顿挫;或像唐朝边塞诗歌,铁板铜钹,雄浑昂扬;抑或吟晓风残月,道悲怨凄凉。这些作品不...

    时间:12-23
  • 北京第二届剧本推介会举办 促成65部剧本签约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尹力)北京第二届剧本推介会于17日至21日在中华世纪坛成功举办。北京市文联22日通报称,推介会期间,共有65部剧本成功签约,178部剧本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此外,由北京文联创办的&ldq...

    时间:12-23
  • 多管齐下讲好“中国故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孕育出的灿烂文化早已成为奉献给世界的宝贵财富,如《易经》所蕴含的和谐之道、儒学所闪烁的人本光芒、道家所充盈的无为智慧、法家的治国方略以及佛学的慈悲本质等等诸多文化体...

    时间:12-23
  • “大书”:有形的,无形的——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读后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着;中华书局出版。   ...

    时间:12-23
  • 唐宋词举要》:我这样走进唐宋词的世界

    《唐宋词举要》:彭玉平撰;商务印书馆出版。  古典诗词近年来有回暖之势。由学者彭玉平撰写《唐宋词举要》一书,入榜商务印书馆年度好书。本期“读写人生”,邀请彭玉平讲述其研读古典诗词的感悟。  ...

    时间:12-23
  • 徜徉在自然文学的普照中——《惊奇之心》编辑手记

    惊奇之心》:【美】雷切尔·卡森着,【美】尼克·凯尔什摄,王家湘译;接力出版社出版。   爱书者、读书者众,知其如何成书者寡。一本书从策划动意,到端坐于书店之中静候读者,这中间的百般经历,...

    时间:12-23
  • 《大唐三藏圣教序》出版

      本报北京12月22日电 (赵朝霞)近日,《大唐三藏圣教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上市。现在,很多读者“看不到”“读不懂”古籍。为此,北京载道文化公司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旗下开发了一系列&ldqu...

    时间:12-23
  • 温州:600多名业余文保员坚守文保第一线

      本报讯(记者陆健 通讯员华晓露)“守着厉宅好几年了,久了就对它有感情了。门窗坏了、墙壁破损、边上小孩恶作剧往门上贴泥巴,都是我的事。”“我在业余文保员岗位上整整23个年头了,算不清到底轮...

    时间:12-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