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所能及地做好文化惠民工作
刘奇葆同志希望参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作家艺术家,着力在“采、创、送、种”四个字上下功夫,提的要求非常实在、非常具体。 人民需要文学,文学更需要人民。作家参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除了采集素材、创作作品外,还应该尽力担负起“送文化”和“种文化”的责任。无 论是定点深入生活还是主题采风小分队,不论是挂职锻炼还是建立联系点联系户,都要因地制宜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作家们可以从当地实际需求出发,举办一些文学 讲座,推荐宣讲一批优秀文学作品,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与当地文学爱好者、文学青年开展交流,给他们一些创作上的指点和辅导。可以发掘文学创 作的好苗子,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努力培养当地文学人才。还可以帮助当地整理和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乡土文化、地域文化、亲缘文化,加强当地的文化建设。
七、组织好创作成果的扶持和研讨
深入生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出作品,并且争取出好作品。我们要鼓励和倡导作家珍视在深入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进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中国作 协和一些团体会员单位设有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作协还有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要把深入生活创作的作品择优纳入到这些扶持工程中来,对其中的好作品“开 小灶”。可以挑选作家深入生活创作出的优秀作品,精心组织研讨。可以考虑在作品创作后期或“半成品”时提前介入,请知名评论家和资深编辑集体会诊,提出修 改意见,帮助提高完善,精打细磨。
八、总结宣传深入生活的典型
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不是临时举措,而是一项长期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作家深入到火 热生活的第一线,又要深入扎实、持之以恒,使主题实践活动成为一种新常态。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组织开展活动的经验,探索建立作家深入生活的长效机 制,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要及时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活动的组织方式,让活动更有成效。要善于发现长期深入生活的作家典型,推广他们的先进事 迹和做法,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加强对主题实践活动的宣传,及时报道活动新进展,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文学报刊社网要开设专题专栏专 版,反映作家深入生活的情况,刊发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努力营造有利于作家深入生活的良好舆论环境。
同志们,深入生活是作家的基本功,组织作家深入生活是作协工作的基本功。现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已经明确, 关键在落实。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组织广大作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去,扎根于人民群众的 丰沃土壤,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