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纪念王朝闻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举办

纪念王朝闻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举办

2014-12-29 10:59:48

来源:中国作家网 任晶晶

   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京举办了“永远的丰碑——纪念王朝闻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座谈会围绕王朝闻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贡献、美术史学贡献、创作实践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批评风范的当下意义等议题展开。

  与会专家认为,王朝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他70余年的学术和艺术生涯中,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艺理论的坚定信念和孜孜追求,基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无限热爱和深刻认识,基于参与社会活动的丰富阅历和从事艺术实践的深切审美经验,在美学和文艺理论领域交相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华文化的现代化,以千万言的丰硕著述构建起中国特色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博大精深、学贯中西、庄谐并兼、雅俗共赏,其中蕴含的良心道义、智慧思辨和真知灼见,体现的求索精神、认真态度和勤勉作风,表露的高洁情怀、宽广眼界和雍容气度,汇成了王朝闻学术思想的巨大魅力,指导和影响了新中国的几代文艺工作者。王朝闻的治学思想和经历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发,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任晶晶)

  • 相关阅读
  • 校园里的艺术节

    12月26日,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同学们在表演汉唐歌舞《相和歌》。当日,该校第三十届艺术节开幕。本届艺术节以“颂传统 铸梦想”为主...

    时间:12-29
  • 话剧《杨洪璋》首演

      本报讯(记者李玉兰)由曾获全国“节约之星”称号、“北京榜样”上榜人物杨洪璋老师事迹改编的原创话剧《杨洪璋》日前在北京物资学院首演。“我曾教过十多门课程,思政课是我教过的最有意...

    时间:12-29
  • 让中国好故事讲出来、传得开、留得住——访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高善罡

    ①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摄影记者陈南在现场拍摄。 ②2011年9月,巴基斯坦前国家篮球队教练(左...

    时间:12-29
  • “好记者讲好故事”各地巡讲反响

    12月24日,第二路巡讲团在浙江大学的演讲反响热烈。 30位巡讲团成员的精彩演讲及相关内容请...

    时间:12-29
  • 对时代发展的深沉担当——谈郭小川诗歌创作成就

    1958年12月26日,时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郭小川(左二)和《文艺报》副主编、文学评论家侯金镜(左三)在河北怀来与县领导(右一为怀来县委第一书记王洁波)座...

    时间:12-29
  • 开发散文研究新空间——评《媒体生态与现代散文》

      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凝聚,也是我国一笔最大的文学遗产。然而长期以来,散文研究却远远落后于散文创作。究其原因,笔者以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散文研究者普遍缺乏一种现代意识和开拓精神,他们过于迷恋传统的...

    时间:12-29
  • 电视剧行业:鼠标能否完胜遥控器?

      当下,中国的电视剧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冰与火”的考验。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台黄金档与新兴媒体的视频网站制播剧之间,在相关政策与市场环境同时发生改变的基础上,在争夺观众和广告主的较量之中发生着...

    时间:12-29
  • “贮贝器”的生命音量与精神重量——评诗集《巫辞》

      对于古滇国来说,贮贝器已经成为承载历史记忆和地方性知识的见证。而对于爱松这样一位出生于云南的青年诗人而言,他则拥有一个更为特殊的“贮贝器”。这个“贮贝器”既与其身份和文化基因有...

    时间:12-29
  • 当代学人的命运叩询——读长篇小说《荒原问道》

      对于徐兆寿来说,《荒原问道》(作家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是一次突破自我的文学书写。对于当下文坛而言,《荒原问道》是一个自出机杼的独特的小说文本。这主要在于作品以独特的人物形象,厚重的精神含量,呈现了新...

    时间:12-29
  • 中国启动老电影修复基金 将修复《渔光曲》等经典

      本报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任姗姗)中国电影基金会日前在京举办“向经典致敬——中国老电影修复基金启动仪式”,公布了首批5家捐资机构修复的5部经典国产影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捐资修复的《...

    时间:1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