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往往是高明的评判者,批评家要善于同他们互动,避免批评自说自话,否则批评的路会越走越窄,创作的路也会越走越窄
只要批评家以敬重之心对待评论对象,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终会得到创作者的包涵支持
一个艺术家的心灵隐藏在他的作品中,批评要把它拉到亮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照亮人心、温暖世界的作用
文艺评论映照文艺现实,参与文艺发展,以服务读者、服务创作为天职,在时代与创作进步中寻找出路、实现自身价值是评论工作者的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的评论,真诚、勤劳和热忱必不可少,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大众满意、文艺家受益,需要评论家有坚守、能奉献、善作为。
发现与被发现是相互的惊喜
酒香也怕巷子深,发现与被发现是相互的惊喜。当年刘勰为求文坛领袖沈约认可《文心雕龙》,颇费一番周折,一是说他半路拦住沈约座驾,将《文心雕龙》呈上,二是说他假称售卖珍本古书吸引沈约,得到后者激赏才闻名遐迩。杰作不被发现是创作者与评论者双方的遗憾。法国作家法朗士曾经说:“敢于在杰作堆里问津的才是好批评家”,对优秀作品,迟钝和失语是最大的失职。优秀作品不由题材分量、描写人物重要与否及时间跨度决定,而是取决于作家艺术家思想是否幽微、眼光是否精巧,审美地把握世界的方式是否独特。杰作内部往往布满迷津,其幽深、邈远、复杂需倾注脑力与心智,不勤加勘探难以登堂入室。文艺评论敢于“问津”杰作的探险精神是可贵的,但如果工具、方法陈旧,感觉愚钝,真金珍宝必会视而不见,或者隔靴搔痒地只探及皮毛,要么说不到点子上,要么漏判谬判,造成遗憾。
评论家不是天然真理在握,不能自恃手持裁决权,就随意“生杀予夺”。在作品面前,批评者是想显示学问、塑造自我形象,还是关心问题、在意创作、真诚对话,其结果天差地别。此外,大众往往是作品优劣的高明评判者,批评家要善于同沉默的大多数热情互动,避免自说自话。如果批评家只在意少数人的看法,不关心普通读者的感受,服务对象单一,认为只要让圈里人、行内人满意就功德圆满了,批评的路会越走越窄,创作的路也会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