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和弘扬进步价值观念
文艺批评是另一种形态的价值传播,同样要张扬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让评论实践有助于构建民族进步的共同价值,有益于社会完善、人的进步。当年欧洲启蒙主义者对封建蒙昧的抨击,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美是生活”的现实主义思想,都曾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价值观坚守和传播的问题上,文艺批评最不能绕道而行。一个艺术家的心灵隐藏在他的作品中,批评要把它拉到亮处,即通过独特的言说,把存在于作品中的那些有益于生活、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价值挖掘出来,让这些价值的筋骨和能量最大限度发挥照亮人心、温暖世界的作用。
批评家往往是预料奇迹的人,修辞立其诚,将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体现在评论中,才能彰显评论的作用。满足于单纯分析文本、讲解语义,是批评的平庸与不作为。要拒绝沉溺于文字游戏,拒绝一味消费学术话语。要注重挖掘作品的思想价值、道德启示和社会意义,警惕批评滑向无效言说,成为概念垃圾的制造者,思维空转的重复者,拒绝以理论标准取代艺术标准,反对把批评与作品广告混为一谈。
中国精神是文艺的灵魂,也是评论的灵魂,中华民族在文化发展长河中留下的传世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厚独特的美学经验和理论创见,这是中华文脉的宝贵组成部分,无论办报,还是从事评论,从中都可以取到真经、找到真武器,继承弘扬中华美学传统,要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对中国文论进行创造性转化,使文艺理论评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更加鲜明。要增强理论自信,反对套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人的审美,剪裁具体创作实践。如果总习惯于跟在别人后面,怀疑中国价值,虚化中国历史,甚至搞“去中国化”“去主流化”,不仅文化自信难以确立,还会涣散人心。要用鲜活的文艺评论,让中国价值凸显出来,让中国精神光大起来,让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开花结果,持续增添民族进步发展的精神力量。
(作者为《文艺报》总编辑)